在今天上午的湖北省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動員大會上湖北公布了高校和學科名單。
一、“雙一流”建設高校(24所)
(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所)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5所)
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三)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6所)
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三峽大學、長江大學、海軍工程大學、中南民族大學
(四)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1所)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工業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江漢大學、湖北師范大學、武漢體育學院、湖北醫藥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
二、“雙一流”建設學科(58個)
(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9個)
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口腔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
華中農業大學: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二)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9個)
湖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中國語言文學與哲學文化、生物學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
三峽大學:水利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
長江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作物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化學、藥學
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礦業工程
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
湖北工業大學:輕工技術與工程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
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江漢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
湖北師范大學:教育學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學
湖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
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
武漢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
怎樣建設“雙一流”?
湖北高校發布發展計劃
武漢大學常務副校長 談廣鳴
武漢大學將一流大學建設與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緊密結合,積極參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自貿試驗區”、“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大學之城”、工程“設計之都”、湖北空天信息實驗室、湖北生物安全實驗室、芯片研究院等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湖北的能力和水平,始終致力當好湖北科學發展的“思想庫”、創新發展的“科技庫”和跨越發展的“人才庫”,著力構建學校、校友和地方發展共同體。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 湛毅青
近幾年,華中科技大學在湖北省內與地方政府共建了6個工研院,包括武漢光電工研院、武漢智能裝備工研院、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湖北省專用汽車研究院、襄陽先進制造工研院和鄂州工研院,這些研究院將國家級科研基地延伸到企業的家門口,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提供服務,積極推進地方經濟建設發展。
湖北大學校長 趙凌云
湖北大學改革的階段性目標是:在2020年以前,3—4個ESI學科進入世界排名前1%、至少1個進入前5‰,列入一流學科建設計劃并予以重點支持的學科全部進入國內前30%、優勢特色學科領域位居國內前列并形成國際知名度,學校整體實力明顯提升,基本實現“提質、進位、百強”目標。
武漢科技大學校長 倪紅衛
武漢科技大學將進一步優化學科發展體系,有效整合學科和學術資源,在保持和提升原有學科特色優勢的基礎上,推動基礎、交叉、新型學科的發展,力爭在先進材料制備與新能源關鍵技術、生物醫學、先進制造與裝備、新型城鎮化、非傳統安全等領域取得新突破。
大力推進科研組織模式創新,推動科研人才管理機制、科研成果分享機制、資源投入與收益分配機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學校將深化產教融合、軍民融合,培育產生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實現科技優勢與現實生產力和產業的有效對接,努力成為催化鋼鐵產業技術升級、加速區域創新驅動的策源地,努力為湖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