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有關山東聊城大學數百名學生被強制實習的報道播出后,引發熱議。據調查,該校大三學生被強制到昆山康佳電子有限公司、蘇州佳世達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習,工作內容是在流水線上長時間當普工,致使部分學生出現發燒、手起泡等身體不適狀況。
聊城大學昨天(23號)回應中國之聲:學校已派出工作組趕赴實習地現場處置相關事務,并將學生全部撤回。昆山康佳方面表示,該校實習生是由簽約的第三方勞務公司引入,已經按照當地人社部門的要求對其中不規范的情況進行整改。
實習為何被頻繁“售賣”?
山東聊城大學2015級安全工程專業和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被要求寒假期間到昆山康佳電子有限公司、蘇州佳世達科技有限公司實習。據昆山康佳工廠流水線的學生反映,不實習不給畢業證,部分學生出現發燒、手起泡等身體不適情況。一名學生說:“從早晨8點到晚上11點,工作完不成甚至更晚,我們向老師提出了很多疑問和請求,但是他回復正在協商,盡快解決,還要挾我們說完不成實習的話不給畢業證。”
昨天傍晚,聊城大學官方微博針對中國之聲報道進行回應,稱學校高度重視,昨天已派出校教務處處長趙長林等人趕赴同學們實習地現場處置相關事務。校方稱,1月14日,該校理工學院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到某公司實習,針對學生反映“工作時間較長、強度偏大、不適應”等問題,學校已經停止實習,撤回學生;該校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到達工廠的次日返回,沒有進行實習工作。學校將對該級學生的實習工作另行安排,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對于校方的回應,一位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仍不滿意,他認為校方沒有反省自身的錯誤:“我感覺這根本不算一個處理結果,只是目前的一個狀態。意思是我們去了沒有實習自己走了,感覺就像在怪我們一樣。我希望學校對不規范的實習進行道歉,制定出以后如果繼續實習的話做出什么保證。”
涉事企業如何回應?
昆山康佳電子有限公司昨天向中國之聲回應稱,1月13號,他們通過江蘇我幫您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接收了85名山東聊城大學實習生。接到學生投訴之后,公司經調查了解發現,“主要是勞務公司變更學生實習地點,且在與學生就工廠實習工作內容的溝通上存在偏差,導致學生投訴”。
昨天,當地人社部門就此事約談昆山康佳,指出該公司人力部門與我幫您勞務公司,在頂崗實習生工作開展中,存在不規范的問題?导鸭瘓F公關負責人王釗說,公司已經按照當地政府要求進行整改:“對于企業來講,用工荒這樣的問題,中國國內的工廠這樣的問題比較嚴重,我們跟第三方公司簽訂了一個長期的勞務協議合同,他們負責幫我們招聘一些這樣的工人,生產任務也比較重,所以我們確實在這方面管理上有欠缺,針對這些問題也都跟政府部門作出了相關的承諾,后面我們也會做出相關整改。”
在事件中,學生反映,學校臨時更改了實習單位,隱瞞了工作時長。聊城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通過蘇州環宇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準備進入蘇州佳世達工廠實習。環宇公司項目負責人陳先生說,工廠不可能每天只工作八個小時,也不可能只有白班,出現這樣的問題,責任主要在于學校,“學校宣傳的是吳江的一個企業,最后為什么來佳士達,這塊是學校聯系的我們,學校提供的是學生可以上到2月28號,實際學生不能上到2月28號,他們24號離職的話會對工廠的批量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一位知情人王先生稱,這批學生經過了三層勞務公司的“轉手”,最終工廠沒有接收這批學生,重要的原因是發現學生是被強迫來實習的。王先生還表示,“為什么佳世達沒有要,實際情況,學校是強制人家去實習,學生有的現場站在那邊都哭了,我們說哪有這種強制讓學生來實習的呢?”
網友熱議:這是否是個案?
中國之聲對聊城大學實習事件進行報道之后,在微博上引起熱議,網友對事件評論超過兩萬條。很多網友都反映,學校以實習、勤工儉學的名義,要求學生去工廠流水線打工,“不實習不發畢業證”的情況非常普遍。
據媒體報道,去年7月,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多名大二學生稱被學校強制前往富士康(煙臺)科技工業園進行長達3個月的實習并被強迫簽署三方協議。
在中國之聲微博里,也接到多個爆料。一位山東某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說,學校以“工學交替”的名義,要求學生去一家科技公司上課,實際上是當客服接熱線,要工作六個月,不去不給畢業證;江西某學院的一位學生家長反映,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被派去江蘇淮安的一家酒店實習,其實就是做服務員;某大學長城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說:他去蘇州的一家電子廠實習過三個月零三個星期。某學生說:“中介公司在旺季會給社會工四五千塊錢的返費,學生工是沒有的,只有工資。學生們是不大愿意去的,因為跟專業沒關系,我們是土木的。”
針對微博中反映的情況,記者也會和學校以及當地做進一步的核實了解。
記者梳理了一些案例發現,強制實習,和專業無關,學校通過中介賺取費用,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是共性。一位高校教師說,實習是人才培養的要求,而找到大量接受學生的實習單位并不容易。
工廠,成為能接受數以百千計學生的選擇之一。而且,中介公司會給學校一筆費用。去工廠實習,又賺錢,又能完成實習,成為當下很多高校,尤其是大中專院校的普遍做法。聊城大學實習事件中,勞務中介環宇公司陳先生說:“我介紹人去廠里上班,介紹人會支付我一筆費用,不是我從學生頭上扣錢,不排除學校會賺這個錢。中職和高職還多一點,本科的確很少。”
工廠竟成了高校的實習基地。面對各種實習亂象,教育部門應該如何管理和規范?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