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政治復習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的。高中階段,對政治的認識不全面,學習沒有絲毫興趣,選擇讀理科得以避開政治的“死記硬背”;大一時,學校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必修課,但是基本是敷衍了事,不甚了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備考中我逐漸認識到政治的有用性和重要性:它既能給予我們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又是決勝考研的必備,具有二重性。從而興趣漸濃,學習也就上路了。
人們對考研政治往往存在兩種片面地認識。
一種觀點認為:政治無非是死記硬背。辯證的看,該論點強調背記,有合理的一面。普遍認為,記憶是理解的基礎。任汝芬老師指出,如果哪個老師告訴你說政治只需理解,不用記憶,那絕對是誤人子弟,政治輔導老師之所以能講解自如,理解深刻,還不是建立在他多年的日積月累之上的。“死記硬背說”誤人之處還在于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學習政治理論對世界觀的塑造和方法論的培養都大有裨益,甚至直接或間接的作用于考研。
另一種觀點以為:政治理論都是條條框框,接近教條主義。哲學作為一門關于整個世界的系統化、理論化的學科,表述十分凝練,文約義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在囫圇吞棗的時候,以為都是教條,若深入領悟的話,會發現它字斟句酌,字字珠璣,蘊涵豐富。記得一位名人講過,同樣一句話,從涉世不深的青年人嘴里說出來就沒有從飽經風霜的老年人口里說出來那樣意味深長,富于分量。同樣,一句高度抽象的原理,某些人看來是干癟癟的,乏味的;而在另些人眼里,奉為人生的真知灼見,智者叮囑。
分析以上兩種觀點的對與錯,有助于我們澄清認識,既看到政治復習的應試性,又重視它的哲理性,從而使政治復習告別單調、乏味和遠離生活,開創一條寓悟于背,學以致用的新途徑。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觀點和方法。認真學習,反復領悟,對我們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大有裨益。先說唯物論吧,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客觀實在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物質是多樣性和一元性的統一。什么是物質?物質就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萬事萬物,如,水火土,原子分子,人際關系,國家政黨等等。這個原理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從其他什么事情出發。我們每個人都應認清自己本身這個最大的實際。在我選擇報考學校的時候,我就反復的思量過自身的特點,喜邏輯,厭數字,好抽象,煩具體,豐論述,欠運算等等,所以我選擇了一所能讓自己揚長避短的學校。
辯證法教會了我們辯證的、一分為二的、全面的、具體的、歷史的看問題和觀察世界,矛盾規律是其核心內容。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兩面性,靜與動、生與死、長與短、熟悉與陌生等等。矛盾的兩方面是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統一,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認識了這個道理,對考研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挫折就能一分為二的看待,創造條件,化困難為積極因素。由于考研中學習任務重,忽視了身體鍛煉,結果,10月份到11月份間感冒了好久。困難已經出現,矛盾已經出現。怎么辦?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創造條件,轉化矛盾,我選擇了每天清晨6點起床,運動40分鐘,寒冬料峭,踏雪而動。這項計劃,一直堅持到考研前。效果喜人,驅除了感冒等病癥,精神也變得充沛些了!考前12月份的時候,好多同學選擇放棄考研留校了,我心理也掙扎過,但最終我選擇堅持,調整心態巋然不動,吃得香,睡得著。
政治的另一塊就是毛澤東思想,它是關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經實踐檢驗的正確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鄧小平認為,其核心就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理解了這12個字就抓住了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如果你認為就是12個字而已,那就顯得很膚淺,很幼稚了。這12個字,言簡意賅,文約義豐,內涵豐富,堪稱政治斗爭的法寶,堪稱人生哲學的精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獨立自主”。現在一些準備考研的朋友,把成功寄托在別人身上,熱衷跑關系,套近乎,兜試題等。一個外地考生,通過某途徑認識了一些老師,多次找老師,結果卻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相反,我的一個同學,在農村的家里備考,既沒有上輔導班,也沒有找老師,刻苦學習,勤奮鉆研,成績考的也不錯,現在大外就讀韓語,準備明年出國。佛陀說,舍棄一切依賴心,你就會成功。一般來說,考研必須扎扎實實依靠自己的勤奮而取勝,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第二條途徑。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考研政治就像成嶺,只有換不同的角度,才能領略到其無限魅力。上面的文字是我考研中對政治復習的一些切身感受,可能僅是成嶺一角,我愿意與大家繼續探討其中妙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