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更像是一場戰爭,不僅是你與別人的戰爭,也是你與自己的戰爭。然而考研中總有一些同學,他們無比的勤奮,但是成績卻總是不見提高;他們只重視戰術,卻忽略了戰略的重要性。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曾寫到:"說戰略勝利取決于戰術勝利的這種意見是錯誤的,因為這種意見沒有看見戰爭的勝敗的主要和首先的問題,是對于全局和各階段的關照得好或關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階段的關照有了重要的缺點或錯誤,那個戰爭是一定要失的。"也就是說,戰爭的勝利,首要取決于戰略的勝利。戰略,是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針和策略。就像抗日戰中,中共所提出的持久戰的戰略方針,它批駁了速勝論,更批判了亡國論,保證了方向的正確性。考研中也是一樣的,我們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我們不能只知道努力學習,卻不管方向是否正確;我們不能只關注戰術,而不管戰略是否正確。這里提出幾個你所需要思考的戰略問題,也是對你的忠告。
一、思考為什么要考研
我們為什么要活著?這是決定我們人生觀和價值觀重要問題,然而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影響了我們的一生。考研也一樣,我們為什么要考研?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決定了我們的考研觀,然而我們的考研觀也影響著我們的考研之路。你為什么要考研?或許你會回答為了名校,為了文憑,為了知識,為了逃避工作,為了跟風,為了滿足家人的要求。在這里并沒有評價各種目的好壞,只是想提醒各位,你對這一問題的答案,一定要能說服你自己,不要自己騙自己。因為,"考研不是請客吃飯",在為期至少半年的考研期間,你會遇到各種挫折,在你遇到挫折時只有當時的那份"初心"能給你繼續前進的力量,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對于考研和其他選擇之間的權衡,不再過多贅述,最好結合自己的狀況科學判斷,但是不管你做出的什么選擇一定記住:該面對的不要逃避。
二、考慮專業的選擇
考研可以跨專業是不少同學選擇考研的原因,他們本科學了不喜歡的專業,他們早已心有所屬,希望通過考研去喜歡的另一領域深造。對于他們來說,他們是幸運的,他們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找到了為之拼搏的目標。也有一部分人,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專業,也不去了解各專業的前沿動態,他們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這個專業,他們選擇專業只是盲目跟風,哪個熱門選哪個,然后考上研究生才發現這個專業和自己設想的根本不同,又浪費三年時間。所以,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切忌盲目跟風。
三、學習方法的反思
為什么有人能考上不錯的學校?難道真的是他們比你聰明么?智商的高低是服從正態分布的,我們大部分都是智商正常的普通人,在各大名校也不例外。除去教育資源,家庭資源的原因,他們更多的是擁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方法。我們當了十幾年的學生,然而我們大部分人的學習能力甚至還停留在高中階段。考研看上去是考的我們的知識,但是其本質是在考我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所以,我們不僅是在考研中學習知識,也是在考研中學習如何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改造自己的學習習慣。面對不同科目,一定要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你定能事半功倍。
四、經驗貼的運用
現在各種經驗貼充斥在考研市場上,良莠不齊,但是我們不能不重視經驗貼,那是前人走過的路,可以讓我們對考研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但是如何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的思考。不管看什么經驗帖,請大家遵循3個原則:
①了解經驗貼的背景信息:任何經驗都只適合某部分人,無視背景,依樣畫葫蘆可能會南轅北轍。就拿背單詞來說,詞匯量3000左右的同學和4500+的同學背誦的策略,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
②先做起來:就像改革開放一樣,我們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如果你不下水,你永遠不知道"對你來說"水有多深,站在岸上的人,是學不會游泳的。先做,再參照別人的經驗修正。
③正確的學習方法一定是"累"的:往往英語基礎越好的同學,越喜歡背單詞,而底子越薄的同學卻相反。因為生詞量不同、背單詞給同學們帶來的痛苦感自然也不同。如果你覺得背單詞已經進入"Comfort zone"即舒適區,那你可能早應該進入做真題的階段;相反,如果背單詞背到懷疑人生,別猶豫,可以換一條路徑,但一定要背下去。
五、專業課的復習
市場上有大量針對公共課的視頻和資料,有眾多公共課的名師,可以說公共課的信息是很好收集的。但是,由于專業課的特殊性,大部分專業課都是學校自命題,信息收集較難,并且兩門專業課都是150,分值較大。專業課重要性和難度自然不言而喻。專業課的復習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①歷年院校真題②參考書目等復習資料③專業課筆記。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