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對立統一規律是,是歷年考題中所占分值最重的一部分,在1997~2012年之間,10分以上的大題的考查大都集中在這里。這一知識點仍然是2013年命題的重點章節,而且考查形式不僅僅是選擇題的形式,很有可能會涉及到分析題的考查,命題點集中在對基本原理的應用上。命題形式以“引言式”“案例式”題目為主,要求考生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能力。比如用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辯證關系及其推動事物發展的作用原理分析矛盾雙方的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分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都是分析題命題重點。
命題點1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
辯證法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在由一系列規律和范疇構成的唯物辯證法的體系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其實質和核心。原因在于,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永恒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么會發展的問題。
(2)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范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范疇的“鑰匙”。
(3)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命題點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1.矛盾的屬性及其關系。
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對立和統一分別體現了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的對立屬性又稱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又稱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因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同一性要受斗爭性的制約,矛盾雙方的共存要靠斗爭來維持,矛盾雙方的轉化要靠斗爭來實現。另一方面,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爭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約,同一性規定和制約著斗爭的形式、規模和范圍。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方法論意義。
這一原理要求人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即求同存異,這是辯證認識的實質所在,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是黨制定戰略策略的理論基礎,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我們黨的歷史上關于統一戰線中的“又聯合又斗爭”的策略和現階段改革開放中“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實現祖國統一的“一國兩制”的方針,就是成功地運用對立統一學說的范例。
這一原理還有利于我們正確理解和把握和諧思想及其在事物發展的作用。從哲學上講,和諧包含著矛盾雙方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強調平衡、協調、合作,體現包容萬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諧并非否認矛盾,也不意味著矛盾雙方的絕對同一。“和而不同,同則不繼”,和諧也是在不斷解決矛盾中實現的。事物是多樣性的統一,和諧的本質就在于協調多種因素的差異,發揮各種要素的效能,優勢互補,推動事物的發展。
命題點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不僅揭示了事物聯系的實在內容,而且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所謂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又斗爭、又同一,由此推動了事物的發展,或者說矛盾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事物發展的動力。
2.在矛盾推動事物發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各有其作用。
(1)同一性對于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是,①由于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矛盾雙方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②由于矛盾雙方相互包含,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③由于矛盾雙方彼此相通,矛盾雙方可以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并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
(2)斗爭性對于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①斗爭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造成事物的量變;②斗爭促使矛盾雙方地位或性質轉化,實現事物的質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們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是同一性和斗爭性共同作用的結果。
了解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對于我們自覺地利用矛盾的這兩種力量推動事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說明事物的發展不僅表現為“相反相成”,而且表現為“相輔相成”、“互利共贏”。
命題點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
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對矛盾普遍性的簡明表述。其含義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體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和過程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二是同一事物或過程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
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機統一,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只能通過特殊性而存在,任何特殊性都是普遍性,都包含著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普遍和特殊的區分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實踐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
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
命題點5矛盾發展不平衡原理
構成事物的多種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這種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現。
(1)主要矛盾是在一個矛盾體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起決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則是在一個矛盾體系中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不起決定性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規定和影響非主要矛盾,解決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比較容易解決;非主要矛盾對主要矛盾也有影響,非主要矛盾處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轉化。
不論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其對立的雙方中總有一方處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此相應的便是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一般說來,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了事物的性質。非主要方面對矛盾總體的變化、發展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也會互相轉化。
2.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我們把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結合起來。兩點論就是要同時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重點論就是在看到兩個方面的同時,必須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不要把兩者等量齊觀,更不能顛倒主次。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統一的,重點論要以兩點論為前提,兩點論要以重點論為補充。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它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抓住重點,帶動全盤;看問題時要看主流,同時注意支流)在克服一種主要傾向時,也要注意可能掩蓋著的另一種傾向,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
——摘自《2013考研政治真題考點分類解析與解題秘訣》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