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就人生夢想
—— 全國代表委員熱議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教育投入繼續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加快‘雙一流’建設”“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內容引發代表委員們的熱議。
學前教育——
公益普惠更可期
教育公平,歷來被看作社會公平的基石。“更好的學前教育來自對公平的持續堅守。要實現公平,不僅僅是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有園上,即有公平的入園機會,更要讓所有孩子都有權利享受到最好的學前教育,即教育過程的公平。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滿足孩子的個性化需求。”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柳茹說。
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看來,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要滿足方便可及、可負擔、有質量三個方面,這也是普惠性幼兒園的三個基本特征。辦好學前教育,關鍵是要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目前,隨著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入園難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入公辦園難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入園貴主要針對的是一些民辦幼兒園收費高的問題。從長遠看,通過普惠性幼兒園保障優質學前教育的全面普及是大勢所趨。”劉焱說。
2017年5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印發的《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左右。
柳茹認為,在大力發展公辦園的同時,要在政策、財力、物力等方面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如通過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方式給予經費支持。
如何提升學前教育發展質量?劉焱和柳茹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教師隊伍建設。在調研過程中,柳茹發現,為了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各地政府在擴充學位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出現了師資準備不足問題。
“數量短缺、素質偏低,是目前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劉焱認為,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被看作帶孩子的“保姆”,他們工作的專業性并沒有得到社會的尊重與認同,待遇普遍偏低,工作超負荷,缺乏職業吸引力。
柳茹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推動學前教育立法,通過立法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明確幼兒教師的身份地位,以及待遇、專業發展等基本權益保障。完善幼兒教師資質、準入和招聘制度,真正促進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
基礎教育——
優質均衡在路上
“新時代,教育公平不只是教育機會的公平,經過多年發展,有學上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現階段辦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面臨的突出矛盾是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要把重點放在縮小城鄉教育水平差距上。”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認為,要從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角度努力推進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樣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兩會前,劉希婭發起了關于優化城鄉教育配置的意見征集,希望把廣大一線教師的訴求帶上兩會。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為留言中的關鍵詞,“提高鄉村教師工資待遇”“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師輪崗制度”“大力補充農村學校音體美教師”……一句句樸實的建言背后,是對打造一支高素質鄉村教師隊伍的渴望。
在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看來,隨著近年來教育投入加大,不同地區、同一地區不同學校之間在硬件條件上差距逐步縮小,而在教師隊伍水平、管理者教育理念上差距較為明顯。
“教師數量總體充足,但存在結構性矛盾,中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同一地區不同學校之間分布不平衡,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之間結構分布不合理等。”戴立益認為,要在政策層面上鼓勵教師流動,特別是鼓勵優秀學科帶頭人到農村薄弱校支教。
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在戴立益看來,校長是學校的靈魂,要大力建設優秀校長隊伍,培養更多有教育情懷、有先進教育理念,從一線教師成長起來的校長。同時,鼓勵優秀校長到農村學校掛職,帶動農村校的發展。
劉希婭認為,推進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要進一步改革考試評價制度。目前,教育評價相對滯后,用考試分數和升學率評價學校與教師的做法還較為普遍,這也是當前校外培訓機構熱出現的原因之一。“要改變片面以簡單升學率為唯一依據,發展多元化評價制度體系,從考試分數測量轉向對人的素養全面評價,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職業教育——
合力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在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國弘現代教育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蘇華看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大幅增加,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但在一些地方,職業教育存在專業匹配度較低、專職教師不足、質量總體不高等情況。
“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更加強烈,而作為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主渠道,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對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推動現代化建設意義非凡。”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
蘇華認為:“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說,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面臨著進一步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發展要求。其中,促進教育公平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進一步提高育人質量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
在蘇華看來,發展職業教育就是促進教育公平。“就讀職業學校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有很多來自貧困家庭。建議國家進一步完善資助政策體系,提高對中高職學校助學金的補助標準,特別是重點提高對農林牧漁和地礦油核等專業學生的助學力度。”
在葛道凱看來,要解決職業教育的公平與質量問題,不能只靠政府一家之力。“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職業教育作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供給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產業需求側需要,迫切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此次兩會,葛道凱帶來了《關于制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的建議》,提出應界定校企合作概念,明確各合作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保護學生權益。
葛道凱認為,應該動員全社會參與職業教育,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為校企合作提供傾斜政策或優先支持等。省級以上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應當每年定期發布最新行業崗位規范標準,積極參與本行業人才需求預測、人才培養標準制定、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建立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與職業院校管理人員、教師相互兼職制度。
在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蘇華還建議,進一步推進職教立交橋建設,建立健全分層次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大力發展應用技術大學,支持應用型本科和行業特色類高校建設,逐步提高高校招收有工作實踐經歷人員的比例,形成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貫通的一體化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
對此,葛道凱建議,將修訂《職業教育法》繼續列入立法規劃,通過立法完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明確中職、高職、專業學位本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體系構成,明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舉辦主體。彰顯中國職業教育的制度自信和理論自信,契合我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地位”。
高等教育——
瞄準世界一流加速前行
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邁出了高速發展的新步伐。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已經超過了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表示,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高等教育仍有差距。“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進入新時代后,中國要發展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要建成與大國地位相匹配的教育強國,高等教育更要加速前行。”
“‘雙一流’建設必須把質量放在第一位,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到高校內涵發展上來,辦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向世界教育發展更多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程建平說。
全國政協委員、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贊成這樣的觀點:“高校要提升質量,要創建‘雙一流’,不只是建大樓,更要苦練內功,激發內生動力。”
對于不同地區的高校而言,在質量提升的過程中,需要面對的難題并不一樣。北師大把重點放在了引導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學和育人上。“我們要把高校諸多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把‘雙一流’建設的成果體現在人的成長成才上。”程建平說。
在程建平看來,育人一定要肯花精力進行精準培養。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好比吃飯,這個孩子喜歡吃這道菜,那個孩子喜歡吃那道菜,那么這個飯怎么做?最好的就是一人一個菜單,孩子喜歡吃什么就做什么,育人也是如此,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現有的評價體系重科研、輕育人,要想鼓勵更多教師把心思放到學生身上,就必須從調整和完善制度做起,從校領導自身做起。”程建平說。
對于地處西部的蘭州大學而言,人才是當下學校“雙一流”建設的瓶頸。“相比東部,西部的生活條件、人才待遇等競爭力持續疲軟,不僅不能有效吸引外部人才的加盟,還面臨著自身人才流失的壓力。”嚴純華說。
嚴純華表示,對于占全國土地總面積71%的西部地區而言,能不能和全國達到同步小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一方面有賴于西部地區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大開發、創新驅動等戰略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也必須依靠西部高等教育,特別是一些具有戰略布局意義的“雙一流”建設高校,提供更多人才、智力、科技和文化支撐。
“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高等教育發展中同樣表現突出。”程建平認為,中國高等教育質量要提升,不僅要求“雙一流”學校要辦好,而且要求每一所大學都要辦出自己的特色,目標是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人才。他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制定一些傾斜政策,鼓勵和引導人才向中西部“逆流”。“比如,為從東部到中西部工作的人才設置一批特殊崗位,給帽子、給票子、給舞臺,吸引更多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往中西部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