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素莉,射手座,科技哲學研究生。兒時傾情于廣袤的宇宙,長大泛情于遙遠的地方和久遠的過去。在n(n≥3)所大學學習工作過,在2n個城市生活過。目前最大財富是滿腔熱血、滿懷激情、滿肚子過來人語和滿腦子異想天開,還有滿載而歸的朋友。未來最大愿望是去非洲生活n年。
前段時間在水木上看到一個帖子,是一個過來人寫給在海外留學的清華女生,她語重心長地勸告這些心高氣傲的女精英們在擇偶時眼光開闊些,不要只盯著海外的清華男生群體,在非清華男生中也有很多優秀的男人,要是眼光過窄、標準過高,很容易錯失許多好機會,留下終生遺憾。這個帖子確實是名校情結的一個絕佳詮釋,不僅名校外的人拼命想沾上名校的光,就是名校中人也極力希望保持自身的優勢,甚至把這種優勢帶給下一代……
名校生尚且如此向往名校,非名校出身的學生對名校就更是頂禮膜拜了。黑龍江某大學的一位女生在大學畢業之際,做了一個讓家長和老師瞠目結舌的決定,她在拿到本校保研資格后,斷然回絕,毅然來到北京考研。她分析道:“你在一個沒有名氣的大學就算讀到博士后能怎樣啊?出來找工作人家連看都不看,要念就得念名校。”她相信,如果在北大念完研究生,她的人生就會完全不一樣。于是,在學校還沒有發畢業證的時候她就來到了北京,準備報考北大英語系的研究生。名校情結是種潛意識,潛在地為自己的出身自卑,為若隱若現的歧視擔心,為未來的人生憂心,于是為考上名校而拼命。但放遠放大來看,所謂的情結恐怕就是一種刻舟求劍的心態,相信眼前的一切都不會變,名校之名不會變,自身素質也不會變,所以要用名校之光來罩住自己的未來,才能保一方平安。
可是,世上真有不變的東西嗎?我們一直把歐洲視為富足的典范,但最近那邊傳來的砸鍋賣鐵的聲音卻著實震撼了我們的視聽,甚至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世界觀。20世紀80年代拉美地區曾是債務危機的重災區,當時有人認為,債務危機只會發生在低收入國家。但去年,冰島這個曾經被評為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卻因為沉重的債務負擔而幾乎一夜之間國家破產,甚至出現了全民賴賬的行為,以至于被其他歐洲國家全民公決來逼迫它們還債。這種在過去被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今年卻又再度上演。
那片曾經孕育了燦爛輝煌而影響深遠的古希臘文明的土地,我們一直以為安居著一個美麗富足的民族,隨著世界金融危機一陣狂風吹來,吹落了南歐國家迷人的面紗,居然驚現出“笨豬四國”(此稱謂緣于由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臘Greece、西班牙Spain四個深陷債務泥潭的南歐國家的開頭字母組成“pigs”這個單詞)的面孔,而希臘更是首當其沖的差等生代表。一夜之間,陽光、海浪、沙灘這些美麗的字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性懶惰、辦事低效、貪婪腐化、城市臟亂差等標簽,這天壤之別的反差讓世人一下子無所適從。誰能想到地中海那終年燦爛的陽光、溫暖的海風熏陶的竟是一個個躺在高筑債務上睡懶覺的國家!然而,世事就是如此的無常。
既然世事在變,人當然也會變。名校老師可能確實會有出身歧視,換個角度看,這不過是他們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衡量人才水平時堅持的一條無奈標準,如果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可笑的出身門檻在惜才之人面前自然就會煙消云散。北大、清華是國內最頂尖的高校,但是它們也沒有全部留用自己培養的最優秀的人才,因為在近親繁殖的魔咒下,它們不敢拿學校的前途來開玩笑。如果我們查看一下這兩所名校里的老師出身,會發現許多老師都是其他學校培養的人才,有一部分還是普通院校的畢業生。被北大以莫大的禮遇恭請回國就職而轟動一時的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本科就畢業于名不見經傳的江西醫學院。當他們擁有足夠的實力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人才時,聰明如名校,是不會再固守子虛烏有的情結來拒絕這些天之驕子的。為什么一定要靠名校來證明自己?為什么不能以自己的水平來證明學校的價值呢?如果那些普通院校出身的名校老師當年因為自己就讀的學校實力和名氣而否定了自身的價值,他們就不會有信心努力做出高于同行的成績,最終踏進名校,成為名校的主人。
精英女生非清華男生不嫁,其實就是拿名校情結綁架一生的幸福,這種想法到底是聰明還是傻,見仁見智。如果還被什么自尋煩惱的情結羈絆住勇往直前的去路,不妨先想想:你相信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