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視頻會議,部署推動全院科研誠信建設工作。中科院副院長、科研道德委員會主任張濤出席會議并講話,科研道德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代表該委員會發布《關于在學術論文署名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
這是中科院新一屆科研道德委員會成立以來組織的首次全院規模的會議,將有助于提升全院科研誠信建設成效、維護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張濤在講話中強調,科研誠信是新時代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基本價值觀和重要文化基礎。黨的十九大對誠信建設提出更高要求,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就科研失信事件做出批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為科研單位開展誠信建設提供了規范和指導。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要認真學習有關批示及文件精神,發揮骨干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學術生態環境。
張濤表示,中科院高度重視科研誠信建設。一是重視制度建設,2007年以來出臺了一系列制度規范;二是建立了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和處理程序;三是院屬各單位普遍開展了科研誠信工作,在組織機構建設、科研誠信教育和學術不端調查處理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17年底,中科院87%的單位建立了處理科研不端的相關制度,另有5%的單位發布了“吸金期刊”等負面期刊名單,維護了良好的科研風氣。他同時指出全院科研誠信建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院屬科研道德組織機構規范性不夠、工作活躍度較低,科研不端行為調查懲處力度不夠,院層面尚缺乏對各單位科研誠信工作的具體要求和指導等。
張濤指出,中科院科研誠信建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他對進一步加強全院科研誠信建設、維護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提出五點要求:一要認真學習領會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科技創新系列講話精神和對中科院的一系列批示、指示精神,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二要健全科研誠信機構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在工作經費、辦事機構、工作人員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三要加大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懲戒力度和警示教育,懲處學術不端要堅持“全覆蓋”、“零容忍”。四要加強科研檔案的管理,特別是原始數據的管理,忠實記錄和妥善保存科研原始數據。五要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和相關規范的培訓。院屬高校應完善科研誠信等學位課程設置,各研究所應結合專業領域和重要節點,對科研人員開展教育和培訓。
歐陽鐘燦代表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宣讀了《關于在學術論文署名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并結合具體案例進行了宣講。該提醒文件針對論文署名失范事件和科研不端舉報實例制定,實用性和指導性很強。這是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借鑒黨風廉政建設中“廉政提醒”制度,為改進學風所做的一次大膽嘗試。委員會希望通過發布該文件,提醒和指導中科院科研人員在論文發表過程中恪守署名規范、珍惜學術榮譽、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將科研誠信貫穿于學術生涯始終。
會上,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過程工程研究所代表分別介紹了本單位在開展科研誠信建設工作中的舉措和成效,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訪問學者、國際干細胞組織(ISCF)倫理工作組主任Rosario Isasi介紹了生命科學領域有關倫理和科研誠信方面的進展。這些報告對與會人員起到了交流借鑒、開闊視野的作用。
會議由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委員、監督與審計局局長楊衛平主持。院科研道德委員會部分委員、院屬單位分管領導、科研道德組織負責人、辦事機構負責人、院機關相關部門以及一線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代表約700人參加了視頻會。
關于在學術論文署名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
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
(2018年4月24日發布)
恪守科研道德是從事科技工作的基本準則,是履行黨和人民所賦予的科技創新使命的基本要求。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辦公室根據日常科研不端行為舉報中發現的突出問題,總結當前學術論文署名中的常見問題和錯誤,予以提醒,倡導在科研實踐中的誠實守信行為,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
提醒一:論文署名不完整或者夾帶署名。應遵循學術慣例和期刊要求,堅持對參與科研實踐過程并做出實質性貢獻的學者進行署名,反對進行榮譽性、饋贈性和利益交換性署名。
提醒二:論文署名排序不當。按照學術發表慣例或期刊要求,體現作者對論文貢獻程度,由論文作者共同確定署名順序。反對在同行評議后、論文發表前,任意修改署名順序。部分學科領域不采取以貢獻度確定署名排序的,從其規定。
提醒三: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數量過多。應依據作者的實質性貢獻進行署名,避免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數量過多,在同行中產生歧義。
提醒四:冒用作者署名。在學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冒用其姓名作為署名作者。論文發表前應讓每一位作者知情同意,每一位作者應對論文發表具有知情權,并認可論文的基本學術觀點。
提醒五:未利用標注等手段,聲明應該公開的相關利益沖突問題。應根據國際慣例和相關標準,提供利益沖突的公開聲明。如資金資助來源和研究內容是否存在利益關聯等。
提醒六:未充分使用志(致)謝方式表現其他參與科研工作人員的貢獻,造成知識產權糾紛和科研道德糾紛。
提醒七:未正確署名所屬機構。作者機構的署名應為論文工作主要完成機構的名稱,反對因作者所屬機構變化,而不恰當地使用變更后的機構名稱。
提醒八:作者不使用其所屬單位的聯系方式作為自己的聯系方式。不建議使用公眾郵箱等社會通訊方式作為作者的聯系方式。
提醒九:未引用重要文獻。作者應全面系統了解本科研工作的前人工作基礎和直接相關的重要文獻,并確信對本領域代表性文獻沒有遺漏。
提醒十:在論文發表后,如果發現文章的缺陷或相關研究過程中有違背科研規范的行為,作者應主動聲明更正或要求撤回稿件。
院屬各單位應根據以上提醒,結合本單位學科特點和學術慣例,對科研人員進行必要的教育培訓,讓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對學術論文署名保持高度的責任心,珍惜學術榮譽、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將科研誠信貫穿于學術生涯始終。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