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生導師吳全華介紹如下:
個人簡介
職稱:教授
擔任導師: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教育基本理論、教師教育、基礎教育改革
通訊地址: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道西55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郵政編碼:510631
電話:(020)85211447
電子郵箱:wuqh@scnu.edu.cn
教育背景
2001.9-2002.6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90.9-193.6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3.9-1987.7江西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專業本科,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5.12-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2001.7-2005.11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1995.7-2001.6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科學學院講師
1993.7-1995.6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系助教
1987.7-1990.8江西省永修師范學校助教
科研項目
1.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廣東省教育廳規劃課題。2002-2006年。
2.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體系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2008年教育部重點課題。2008-2013。
主要學術成果
(一)主要著作
吳全華著:教育現代性的合理性。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二)主要學術論文
1.吳全華:后榜樣教育時代的道德建建設。《教育科學研究》2012年第9期。
2.吳全華:兒童還是兒童嗎。《廣東教育》2012年第11期。
3.吳全華:論教育的人的理念及其建構。《揚州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4.吳全華:何謂教育中的兒童。《教育導刊》2012年第11期。
5.吳全華:隨遷人員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政策應具有普惠性。《教育發展研究》2012年第20期。
6.吳全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實施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教育發展研究》2011年第17期。
7.吳全華:基礎教育應注重學生社會感的發展。《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8.吳全華:教師績效工資制的潛在影響。《教育發展研究》2010年第12期。
9.吳全華:義務教育學校重點班制度應該廢止。《教育科學研究》2010年第10期。
10.吳全華:涵養學生崇高精神不是“矯情”。《當代教育科學研究》2010年第10期。
11.吳全華:中小學生讀經與時代精神。《廣東教育》2010年第3期。
12.吳全華:論確保學生學業發展公平的教學原則。《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第12期。
13.吳全華:人的本性與教育的人性放逐。《華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6期。
14.吳全華:關心自己是預防和治療教師職業倦怠的有效途徑。《中國教師》2009年第24期。
15.吳全華:立意高遠朗朗乾坤: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廣東教育》2009年第3期。
16.吳全華:論教育與人生幸福的關系——教育目的論視角的解析。《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17.吳全華:影響基礎教育改革的幾個主觀因素。《教育發展研究》2008年第15-16期。
18.吳全華:基礎教育改革應汲取的幾個教訓。《教育科學研究》2008年第12期。
19.吳全華:教育結果公平的內涵及其衍生規定。《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第9期。
20.吳全華、王潤萍:論教育和諧與學生精神和諧的關系。《長春師院學報》(人社版)2008年第4期。
21.吳全華:取消義務教育學校的分班權已刻不容緩。《廣東教育》2008年第7-8期。
22.吳全華:對“全面發展”幾點質疑的反思。《教育發展研究》2009年第15-16期。
23吳全華:《中國教育改革的辨證思考》何以是辨證的。《教育科學研究》2007年第5期。
24.吳全華、王愛芬:素質教育的推進必須弱化威權、強化權威。《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8期。
25.吳全華:少一些盲目性,多幾份理性——對國學教育的若干思考。《廣東教育》200年第10期。
26.吳全華:教科文組織教育文獻研究的開拓性著作。《教育學術月刊》2010年第9期。
27.吳全華:教師教育生活幸福的構成與滿足方式。《華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年第5期。
28.吳全華:教師教師生活幸福的構成。《廣東教育》2008年第11期。
29.吳全華:以學生為本的公共課教育學的教學改革。《現代教育論叢》2008年第7期。
30.吳全華: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特點與基本條件。《廣東教育》2006年第7-8期。
31.吳全華:教師反思時認知沖突的生成途徑。《教師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32.吳全華:全球化語境與教育學話語自主性的訴求。《華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5期。
33.吳全華:復調的話語場景與吁求教育現代性的反思向度。《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7期。
34.吳全華:我國教師資格制度的法制化進程。《當代中國史研究》2002年第1期。
35吳全華:教育現代性研究的學理基礎及反思的向度。《教育評論》2002年第3期。
36.吳全華:現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與重建。《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
37.吳全華:人文教育失落緣由再探。《教育參考》2002年第9期。
38.吳全華:教育理論功能的局限性及其超越。《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39.吳全華:教育現代性的反思論綱。《現代教育論叢》2003年第2期。
40.吳全華:生本教育體系的教學特色與績效。《課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2期。
41.吳全華:共識真理論的教育學啟示。《華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2.吳全華:教育系統的復雜性特征及其方法論意義。《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43.吳全華:教育規律的理解方式與教育規律的特點。《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2期。
44.吳全華:讓學生敢說、愿說、多說、會說。《廣東教育》2004年第4期。
45.吳全華:新課程教學評價:學生是主體。《廣東教育》2004年第8期。
46.吳全華:論學生精神自由的缺失與實現。《華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4期。
47.吳全華:教學以學生為本的若干問題的思考。《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9期。
(共發表文章60余篇,其中缺2005年文章和2001年以前文章)
教學工作
主講本科生課程:教育學、教育學原理、當代教育前沿、教育哲學、教科研方法、教育評估與督導
主講研究生課程:基礎教育哲學、基礎教育改革專題
獲獎情況
《教育現代性的合理性》獲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2011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