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譚卓英,土木工程系
學位職稱: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辦公電話:010-62332939
傳真號碼:010-82385795
Email:markzhy_tan@163.com
學習工作簡歷:
1983年-1987年,中南工業大學(中南大學),采礦工程,學士
1987年-1990年,中南工業大學(中南大學),采礦工程,碩士
1997年-2000年,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工程,博士
1990年-1995年,中南工業大學(中南大學),資源開發工程系,講師,副教授
1995年-2003年,廣西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
2001年-2002年,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附屬研究員
2003年-至今,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年-2010年,多倫多大學,土木工程系,訪問學者。
研究領域:
1.巖土工程勘測、監控與安全;
2.智能鉆進技術與理論方法;
3.礦山地壓控制;
4.地質資源與地質探測;
5.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
6.金屬礦山開采與優化。
本科生課程:
1.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
2.巖石力學與工程發展前沿。
研究生課程:
1. 巖土工程勘測技術;
2. 科技英語。
社會兼職:
1.國際巖石力學學會巖石動力學委員會委員;
2.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巖石破碎專業委員會委員;
3.教育部國際計劃項目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委員會專家;
4.科技部國際計劃項目專家及科技戰略專家、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專家;
5.國務院國家安全生產委員會專家;
5.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6.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巖石力學與工程著作叢書編委等。
專利獲獎鑒定:
專利: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
1.生態型路面抑塵劑, 發明專利, ZL03128148.6
2.一種地層地質界面儀器鉆探感應識別系統, 發明專利, 201010116385.X
3.一種深部地應力隨鉆測試系統, 發明專利, 201010161646.X
4.一種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方法, 發明專利, 201210008024.2
5.一種極端條件下的運輸道路厚大粉塵抑塵技術, 發明專利, 201410074009.7
6.一種汽車自主式微噴同步抑塵系統, 發明專利, 201410093327.8
獲獎: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及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等多項獎勵。
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型礦山排土場安全控制關鍵技術, 2009.
2.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 露天轉地下相互協調安全高效開采關鍵技術研究, 2011.
3.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露天轉地下高效轉型建設大型數字化地下金屬礦山的研究與實踐, 2015.鑒定20余項。
科研項目:
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重點及重大項目5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課題(973)1項,國家高技術課題(863)1項,國家重點/教育部特色項目1項,國際合作課題2項,香港大學合作課題1項,國家大型企業聯合攻關課題20余項。
代表性論文及著作:
已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SCI8篇,EI 52余篇),出版專著1部,編著教材2部。
[1]譚卓英 著. 巖土工程界面識別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譚卓英編著. 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3] Pengjun Yue, Zhuoying Tan, and Zhiying Guo.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in Seawater Environment,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3,7 pages.
[4] Tan Zhuoying, Zhong Wen.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for Mining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Shallow Hole Chamber and Pillar Succedent Filling Method,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3,18(Q): 3573-3580.
[5] Feng Dai, Sheng Huang, Kaiwen Xia, Zhuoying Tan. Some fundamental issues of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tests of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2010, 43(6):657-666.
[6] Zhuo-ying Tan, Si-jing Wang, and Mei-feng Cai. Similarity identification method on formational interfaces and application in general grani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09, 16(2):135-142.
[7] Zhuoying Tan, Meifeng Cai, Z. Q. Yue, L. G. Tham and C. F. Lee. Instrumented borehole drilling for interface identification in intricate weathered granite ground engineering. J. Univ. Sci. Technol. Beijing, 2007,14(3):195-199.
[8] Zhuoying Tan, Meifeng Cai. Measurement and study of distributing law of in-situ stresses in rock mass at great depth. J. Univ. Sci. Technol. Beijing Beijing, 2006,13(3): 207-212.
[9] Tan Zhuoying, Cai Meifeng. Multi-factor sensitivity study of shallow unsaturated clay slope stability. J. Univ. Sci. Technol. Beijing, 2005, 12(3):193-202.
[10] Tan Zhuoying, Cai Meifeng, Zhao Xingguang. A statically accelerated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n deterioration of dynamic strength of rock. J. Univ. Sci. Technol. Beijing Beijing, 2005, 12(4):298-302.
[11] Application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DPM system in site investigation of HK weathered granite, J. Univ. Sci. Technol. Beijing, 2005, 12(6):481-488.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