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動物研究所歷史悠久,人才輩出,貢獻卓著。1962年由昆蟲研究所和動物研究所合并成為現在的動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目前擁有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即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蟲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聯合的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了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院重點實驗室和動物進化與系統學所級重點實驗室;有樣本量達580萬余的動物標本館;還建立了國家動物博物館,以及眾多的野外觀察研究臺站和基地。研究所主要定位在圍繞農業、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及其人與自然協調并存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學問題,在珍稀瀕危動物保護、有害動物控制、資源動物可持續利用、動物疾病預警與防控、生殖與發育生物學、動物系統學和進化生物學等領域開展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研究。動物研究所在2003年全國一級學科生物學學科評估中整體水平排名第二,2009年全國一級學科生物學學科評估中整體水平排名第五,在2005年及2010年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后流動站榮譽稱號。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動物研究所為我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7年獲準開展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的在職人員理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資格授予工作;1988年經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準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94年獲準為博士生導師自行評定單位;1997年、2000年先后兩次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1998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一級學科(生物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8年,動物研究所“生態學”獲得北京市重點學科建設資助;2011年,生態學、動物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四個學科被中科院評為重點學科。2010年,增設生物工程碩士培養點;2011年,又成功增列生物醫學工程、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三個學術型碩士培養點,F有在學研究生600多人。
單位代碼:80103
單位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5號
郵政編碼:100101
聯系部門:研究生部
聯系電話:010-64806233
聯系人:張瀟冉、侯曉霞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研究方向 | 指導教師 | 招生人數 | 考試科目 | 備注 | |
0710 生物學 | |||||
071002動物學 | 11 | 招生計劃數中含轉博人數 | |||
1 | 分子進化 | 黃大衛 | ①英語 ②普通動物學或普通昆蟲學 ③動物生態學或遺傳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2 | 鳥類物種分化與譜系地理學 | 雷富民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或細胞生物學③動物生態學或遺傳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3 | 昆蟲系統學 | 梁愛萍 | ①英語②普通昆蟲學③動物生態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4 | 蚜蟲系統學 | 喬格俠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或普通昆蟲學③動物生態學 | ||
5 | 獸類資源及保護/生物地理學 | 楊奇森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或細胞生物學③動物生態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6 | 鞘翅目形態學 | 楊星科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或普通昆蟲學③動物生態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7 | 入侵昆蟲鑒定與控制 | 張潤志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或普通昆蟲學③動物生態學 | ||
8 | 演化基因組學 | 張勇 | ①英語②高等數學③遺傳學 | ||
9 | 甲蟲物種分化與系統學 | 周紅章 | ①英語 ②普通動物學或普通昆蟲學 ③動物生態學或遺傳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071008發育生物學 | 25 | 招生計劃數中含轉博人數 | |||
10 | 生殖干細胞 | 陳大華 | ①英語 ②細胞生物學 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11 | 性別決定與性腺發育 | 高 飛 | |||
12 | 精原干細胞與精子發生 | 韓春生 | |||
13 | 干細胞與神經再生 | 胡寶洋 | |||
14 | 神經干細胞增殖與分化 | 焦建偉 | |||
15 | 營養與繁殖學 | 金萬洙 | |||
16 | 分子胚胎發育生物學 | 李 磊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17 | 蛋白質修飾與生殖和衰老 | 李 衛 | |||
18 | 性腺分子生物學 | 劉以訓 | |||
19 | 生殖分子免疫學 | 彭景楩 | |||
20 | 卵子成熟及受精 | 孫青原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21 | 胚胎著床生理學 | 王海濱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22 | 妊娠建立與維持及其相關疾病研究 | 王紅梅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23 | 胎盤發育及妊娠相關疾病研究 | 王雁玲 | |||
24 | 動物克隆與胚胎干細胞 | 周琪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25 | 模式大動物生殖與發育 | 趙建國 | ①英語 ②細胞生物學 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或遺傳學 | ||
26 | 干細胞與免疫學 | 趙同標 | ①英語 ②細胞生物學 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或遺傳學 | ||
071009細胞生物學 | 21 | 招生計劃數中含轉博人數 | |||
27 | 線粒體生物學和細胞自噬 | 陳 佺 | ①英語 ② 細胞生物學 ③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28 | 心血管疾病分子機制研究 | 李培峰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29 | 發育信號轉導和干細胞生物學 | 林鑫華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30 | 造血干細胞生物學 | 劉 峰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31 | 發育信號轉導 | 孟安明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32 | 天然免疫 | 孫欽秒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33 | 核酸結構與基因表達調控,蛋白質-DNA相互作用,端粒與細胞發育衰老 | 譚錚 | |||
34 | 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機理 | 唐鐵山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35 | 分子神經毒理 | 伍一軍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36 | 免疫學 | 趙勇 | |||
37 | 腫瘤的分子機理 | 周光飚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38 | 昆蟲發育與生殖的分子機制 | 周樹堂 | |||
39 | 細胞運動和肌肉收縮 | 李向東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或細胞生物學③遺傳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40 | 病毒生物農藥的生態效益 | 秦啟聯 | 同上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41 | 神經細胞與昆蟲行為 | 王琛柱 | ①英語②普通昆蟲學或細胞生物學③遺傳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42 | 昆蟲免疫與發育 | 鄒振 | ①英語②普通昆蟲學或細胞生物學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0713 生態學 | 23 | ||||
071300生態學 | 23 | 招生計劃數中含轉博人數 | |||
43 | 環境污染物的生態毒理 | 戴家銀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44 | 爬行動物生態學 | 杜衛國 | ①英語②細胞生物學或普通動物學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或動物生態學 | ||
45 | 全球變化生態學 | 戈 峰 | ①英語②細胞生物學或普通昆蟲學③動物生態學或遺傳學 | ||
46 | 野生動物疫病 | 何宏軒 | ①英語②細胞生物學③遺傳學 | ||
47 | 生物多樣性信息學 | 紀力強 | ①英語②高等數學或普通動物學③動物生態學 | ||
48 | 物種瀕危機制與分布格局方向 | 蔣志剛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③動物生態學 | ||
49 | 生態基因組學與適應性 | 康樂 | ①英語②細胞生物學③遺傳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50 | 基因組生物學 | 李孟華 | ①英語②細胞生物學或高等數學③動物生態學或遺傳學 | ||
51 | 分子生態學/行為生態學 | 李明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③動物生態學或遺傳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52 | 物種形成 | 李樞強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或普通昆蟲學③動物生態學或遺傳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53 | 動物生態學 | 李義明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③動物生態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54 | 化學生態與入侵生物學 | 孫江華 | ①英語 ②細胞生物學或普通動物學 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或動物生態學 | ||
55 | 鳥類生態學 | 孫悅華 | ①英語②高等數學或普通動物學③動物生態學或遺傳學 | ||
56 | 理論生態學 | 陶毅 | ①英語②高等數學③動物生態學 | ||
57 | 生態生理學 | 王德華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或細胞生物學③動物生態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58 | 適應性分子進化 | 魏輔文 | ①英語②細胞生物學或普通動物學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或動物生態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59 | 分子生態學或分子進化 | 張德興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或普通昆蟲學或細胞生物學③遺傳學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60 | 化學通訊、行為與分子機制 | 張健旭 | ①英語②細胞生物學或普通動物學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或遺傳學 | ||
61 | 動物種群或群落生態學 | 張知彬 | ①英語②普通動物學或高等數學③動物生態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
62 | 多肽生物學和進化 | 朱順義 | ①英語②細胞生物學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僅招收碩博連讀生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