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個人簡介
姓 名:黃甫全
職 務:教育部華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南師范大學現代教育研究與開發中心副主任;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系主任。
職 稱:教授
擔任導師: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課程與教學論、教育文化學、教師教育學
通訊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55號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
郵政編碼:510631
電 話:(020)85211447
電子郵箱:huangfq@scnu.edu.cn
教育背景
1.1991.8.-1994.6.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2.1978.10.-1982.6. 云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獲農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1976.12.-1978.9.在原昆明軍區后勤部轉運總站當兵,歷任士兵、副班長;
2.1982.7.-1986.1.在原昆明軍區后勤部軍需部任陸軍軍官;
3.1986.3.-1991.8.在云南農業大學教務處工作,1987年9月起任副處長;
4.1994.7.-1995.4.在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系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5.1995.5.-2000.1.在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系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歷任副系主任,系主任,其間1995年被評聘為副教授,1998年被評聘為教授;
6.2000.2.-至今,在華南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任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華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華南師范大學現代教育研究與開發中心副主任,小學教育專業負責人,教育碩士小學教育方向負責人,課程與教學論博士點導師組召集人。
出訪經歷
1999年6月 訪問臺北法鼓人文學院,參加“人的素質”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2000年7月 訪問臺灣師范大學,參加“新世紀教育愿景”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
2000年9月 訪問印度Sathya Sai人文價值學院,參加“人文價值教育”國際研討會。
2007年6月 訪問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俄亥俄湘尼州立大學。
2008年5月 訪問比利時根特大學。
2008年6月 訪問臺灣師范大學,參加“公民教育”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
2011年7月 訪問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主要社會和學術兼職
1.國家教育部教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3年起);
2.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課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3.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常務理事;
4.廣東教育學會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5.廣東省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
6.廣東省高教學會小學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重要研究項目
(一)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
1. 2013年起,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小學課程設計與評價》建設。
2. 2012年起,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現代課程與教學論》編寫。
3. 2011年起,廣東省研究生示范課程《現代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建設。
4. 2011年起,廣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項目《互惠性院校協作式“學訓研”共同體教育碩士培養模式創新的行動研究》。
5. 2010年起,國家精品課程《小學教育學》建設。
6. 2009年起,廣東省精品課程《小學教育學》建設。
7. 2007年起,香港教育學院資助《課堂學習研究的專才培養》。
8. 2007年起,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2007年項目《新世紀高素質專業化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9. 2007年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現代課程與教學論》編寫。
10. 2005年起,廣東省名牌專業《教育學》建設。
11. 2003年起,普通高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現代課程與教學論學程》編寫。
12. 2001年起,國家教委師范司,全國中小學教師“專升本”統編教材《課程與教學論》編寫。
13. 1998年起,國家教委師范司《面向21世紀中小學師資職前培養專業設置與課程改革的理論實踐研究》項目。
(二)科研項目
1.2002年至今,國家人文價值教育學院項目《中國大陸學校價值教育的課程開發》。
2.2010年起,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后期資助項目《學習化課程論稿——課程文化哲學初探》。
3.2008年起,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8年重大項目《新中國小學教育基本理論發展的文化哲學清理與建構》。
4.2003年起,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學習化課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5.2002年起,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關于學習化課程的理論研究》。
6.2002年起,教育部2002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課題《新中國課程論發展的理論研究》。
7.2003年起,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3年重大項目《新中國課程論發展的理論研究》。
8.2002年起,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資助項目《建構小學創新教育課程與教學新體系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9.2000年起,廣東省教育廳委托項目《廣東省中小學課程改革方案研制》。
10.2000年起,廣東省教育廳項目《珠江三角洲現代化進程中教育基本觀念演變的研究》。
11.1997年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教育部級重點書目《關于中小學課程難度的理論研究》。
主要學術成果
(一)主要著作
1.黃甫全、曾文婕主編. 小學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一版,2011年第二版.
2.黃甫全主編. 現代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2011年第二版.
3.霍海洪、黃甫全主編. 英語寫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4.黃甫全、吳惟粵、立方主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黃甫全主編. 普通高中新課程目標研究與開發[M].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黃甫全副主編:普通高中新課程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黃甫全、王本陸主編. 現代教學論學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003年修訂版.
8.黃甫全編著. 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與教師培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黃甫全等主編. 現代化與課程改革[M].北京: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黃甫全主編. 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黃甫全. 階梯型課程引論[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2.黃甫全副主編. 高校招生學[M].北京: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二)主要學術論文
第一,“課程與教學論”論文
1.“關于教學、課程等幾個術語含義的中外比較辨析”,《課程·教材·教法》,1993(7)。
2.“課程難度芻論”,《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4)。
3.“略論教師的課程研制者角色”,《教育理論與實踐》,1995(1)。
4.“課程理想與課程評價”,《華南師大學報(社科版)》,1996(6)。
5.“整合課程與課程整合論”,《課程·教材·教法》,1996(10)。
6.“邏輯型規律與階梯型課程”,《課程·教材·教法》,1996(5)。
7.“課程本質新探”,《教育理論與實踐》,1996(1)。
8.“課程研制過程芻論”,《華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2)。
9.“論課程范式的周期性突變律”,《課程·教材·教法》,1998(5)。
10. “20世紀下半葉大陸的課程改革:回顧與前瞻”,臺灣《教育研究集刊》,2000(1)。
11. “大課程論初探”,《課程·教材·教法》,2000(5)。
12.“當代教學環境的實質與類型新探:文化哲學的分析”,《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13.“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與基本原理”,《教育研究》,2002(10)。
14.“學習化課程雛論:文化哲學的觀點”,《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4)。
15. Curriculum reform in contemporaryChina: seven goals and six strategies.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 G. B. &U. S. A.). 2004,Vol.36, No:1..
16.“合作活動學習雛論”,《教育研究》,2004(10)。
17.“當代課程與教學論:內容體系與教材結構”,《課程·教材·教法》,2006(1)。
18.“讓學校成為學習的天堂——校本教學研究引論”,《教育發展研究》,2008(10)。
19.“師生主體、知識價值與整體方法——文化教學認識論”,《教育發展研究》,2010(22)。
20.“新‘學習為本評估’,建構班課學習文化”,《教育測量與評價》,2011(3)。
21.課堂互動研究的主題、方法與趨勢,《長春:外國教育研究》,2011(5)。
22.高校混合式學習網絡課程的創新與開發——以《小學教育學》網絡課程建設為例,《中國電化教育》,2013(2)。
第二,“教育學原理”論文
1.“教育實驗過程初探”,《教育研究與實驗》,1992(2)。
2. “試論學生主、客體雙重性的動態模式”,《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6)。
3.“教育與市場的‘交叉帶’現象及其實質”,《中國教育報》,1993-11-11。
4.“教育市場能否成立?”,《光明日報》,1993-4-29。
5.“教育灰色系統芻論”,《首都師大學報(社科版)》,1995(5)。
6.“教育:面對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挑戰與對策”,《科技導報》,1996(3)。
7.“素質教育悖論”,《北京師大學報》,1996(5)。
8.“學校公民教育:問題及其對策”,《學術研究》,1997(4)。
9.“自我意識的發展與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學術研究》,1999(2)。
10.“樹立共同教育理想,培養‘四有’新型公民”,《學術研究》,2002(3)。
11.“關于教育研究中的問題意識”,《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4)。
12.“教育研究科學精神的建構”,《教育研究》,2005(9)。
13.“從決定論到建構論——知識社會學理論發展軌跡考略”,《學術研究》,2008(1)。
14.“語文學習動機的概念與結構分析”,《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15.“格物致知:一個永恒的教育理想”,《大學教育科學》,2011(1)。
16.“當代行動研究的自由轉身:走向整體主義”,《教育學報》,2012(1)。
17. “兒童作為研究者:一種新興的研究取向”,《教育發展研究》,2012(24)。
18. “異化與重構:批判教育學視野下的師生關系”,《現代大學教育》,2012(6)。
19. “超越科爾伯格的男性認知邏輯局限——當代道德發展理論研究的新進展”,《外國教育研究》,2012(5)。
20. “關照社會性世界的網絡化生活——國外新興網絡化行動研究述論”,《學術研究》,2012(2)。
21. “行動者網絡理論:教育研究的新視界”,《教育發展研究》,2012(2)。
22. “試論學生角色的轉向:從學生主體到知識主體”,《教育發展研究》,2013(6)。
第三,“教師教育學”論文
1.“我國高師教育系課程改革路向初探”,《吉林教育科學》,1996(5)。
2.“教師的專業化與開放型師范教育”,《深圳大學學報》,1996年增刊。
3. “高師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更新教學內容抑或應用教育技術?”,《高教探索》,1999(4)。
4.“小學教育專業模塊整合式課程的建構”,《課程·教材·教法》,2002(9)。
5.“關于專業發展學校研究的幾個問題”,《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6.“網絡環境下合作活動學習的行動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07(8)。
7.“課程與教學論實驗的構想與實踐”,《課程·教材·教法》,2009(2)。
8.“開發實驗課程與教學: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新路向”,《教育發展研究》,2009(18)。
9.“論實驗型教學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的三大策略”,《課程·教材·教法》,2010(2)。
10.“校際協作型課例研究的探索與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1)。
11.“論院校協作的歷史沿革、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式”,《現代大學教育》,2010(6)。
12.“格物致知:一個永恒的教育理想”,《大學教育科學》,2011(1)。
13.“人種志行動研究:以新媒體為平臺的新方法論”,《現代遠距離教育》, 2011(6)。
14.“合作活動學習:教育碩士課程的教學樣式創新”,《復旦教育論壇》,2011(5)。
15.“新媒體行動研究:ICTs研究的新路向——新媒體行動研究述略”,《現代遠距離教育》,2011(3)。
16.“院校協作的互惠原理”,《教育發展研究》,2013(4)。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