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準備考研的學生來講,暑假可以說是備考的黃金時期。記者了解到,暑期屬于考研備考的強化階段,考生主要任務是梳理知識點,強化重點,并進行專項練習。考研專家建議考生暑期備考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復習計劃,注意勞逸結合,最好不要同時做考公務員、實習等多方面的準備。專家特別提醒,八、九月份考研大綱、招生簡章、招生目錄應會公布,要注意搜集信息,理性規劃自己的報考目標。
如何利用暑期?
梳理重點多做題
據海天考研首席全程策劃專家吳睿介紹,對大部分考生來講,考研備考大致可分為準備、基礎、強化、提高和沖刺五個階段。以準備2013年考研的學生為例,去年9月至今年2月是準備階段,3月至6月是基礎階段,7月至8月是強化階段,9月至10月是提高階段,進入11月就到了沖刺階段。
“暑期就屬于考研備考的強化階段,主要是梳理知識點,強化重點,應該仔細研讀教材,并進行相應的專項訓練。”啟航教育考研輔導專家王老師指出,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的考試科目有些差別,但復習的套路差不多。“政治、專業課復習在這個時期要將全部內容復習一遍,梳理出重點難點,復習的基礎上理解性記憶,并配套進行練習;數學復習主要是歸類總結各種題型,熟記公式定理,并通過做題進行鞏固;英語復習則主要進行單詞、閱讀、翻譯、作文的專項訓練,作文最好能總結專屬自己的模板。”
吳睿補充,“暑假一定要多做題,不做題就不知道自己的問題何在。經過測試,就知道自己與目標的差距有多大,再隨時進行調整。考研目標不宜太死,可以選擇一所與專業課相近的學校作為備選,如果報名前發現與目標差距太大,可考慮選擇備選學校。
是否報班?
因人而異,找到適合自己的那類
暑期有無必要報一個考研輔導班呢?答案是因人而異。北京師范大學研二學生陳正權認為,像政治、英語這樣的公共課沒有必要報班,因為現在信息很暢通,完全可以自學。
吳睿則指出,對于輔導班來講,大部分學生可能都有適合的一類,比如有的學生在英語某一方面比較差可以報一對一的班,進行針對性的學習。當然,基礎較好、自制力較強的學生也可以自己學習。
海天考研近日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四成的考生選擇輔導班更傾向于階段性集訓營。而記者也了解到,目前一些考研輔導機構的暑期集(特)訓營最為火熱。據了解,暑期集訓營幾乎為封閉式學習環境,實行小班授課,每班配有班主任。集訓營時間大多為20天左右,吳睿認為集訓營最重要的是學習氛圍好,大家每天一起上課也不會覺得苦和累。
對于已經報了輔導班的學生,吳睿建議學生一定要帶著自己的問題去上課,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課前一定要根據輔導材料進行預習,每天上完課最好花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復習。
■ 學生經驗
想保研也可依據參考書來準備
●陳正權,北京師范大學研二學生
現在保研的競爭很激烈,9月份開學后就要提交保研申請,所以對于想保研的學生來說,暑期也要充分利用起來。首先可以找到想保研學校和專業的學長,了解一下老師的研究領域。如果可以的話,要到老師的聯系方式,了解其是否已確認保研的人員。保研的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很多學校筆試的題和考研的題很相似,可以依據參考書來準備,如有必要可像考研學生那樣在暑期進行集中復習。
暑期要制定合理備考計劃
●劉彥,北京某高校中文專業研二學生
我是8月份才開始進行系統復習的,之前以看專業書為主。我認為暑期的備考計劃,最重要的是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制定,制定之后嚴格來執行。比如我是文科生,政治的底子較好,8月底政治大綱公布之前我就沒有復習政治,而是把時間分配給英語和專業課。英語是下午考試,所以我下午復習英語單詞和做閱讀題,上午和晚上則結合參考書和真題來復習專業課。
■ 專家建議
每門課程復習別超3個小時
心理學中有一個“重疊效應”,即在一前一后的記憶活動中,識記相似的東西不利于保存。因為重復出現的內容相同時,相同性質的東西由于互相抑制、相互干涉而發生遺忘。考研科目分為英語、政治、數學和專業課四門課程,四門課程彼此獨立,互不依賴,互不牽扯。有的考生為了追求效果最大化,往往長時間復習一門課程。表面看起來投入時間長、花費精力多,理應取得更好的復習效果,結果可能恰恰相反。因此,我們建議考生每門課程復習時間不要超過3個小時,并且各個學科要相互交叉復習,讓大腦在科目轉換時始終保持新鮮感。
心理學中還有個“醞釀效應”,也叫“直覺思維”,即反復探索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一段時間,由于某種機遇突然使新思維、新現象浮現出來,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便一下子找到了解決辦法。復習中遇到難題在所難免,碰到這種題目時不妨先放一放,擱置一段時間,讓思維進入“醞釀時期”,或許一段時間之后便突然受某種啟發而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答案一下子出現在眼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