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教育部網站獲悉,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已正式批準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
以下為教育部關于同意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相關信函。
中國科學院:
根據你院《關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的請示》(科發人教字[2011]127號)事項,經研究,我部同意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建議中國科學院撤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建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背景資料: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簡介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英文名:Graduate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成立于1978年,是經國務院批準創辦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是國家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的正規高校,是一所專門從事博士、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型現代化研究型高等院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培養了我國的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
為了適應國家和社會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的綜合優勢,更有利于研究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中國科學院2000年9月向國務院提出,將當時全院109個研究所(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研究生教育,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和資源整合,并在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北京)的基礎上,更名組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12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批準,“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正式組建成立。
重新組建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由北京的3個教學園區、京外的5個教育基地、分布全國的100余個研究生培養單位組成;實行“統一招生、統一教育管理、統一學位授予”和“院所結合的領導體制、師資隊伍、管理制度、培養體系”;完善了在集中教學園區完成為期一年的課程教學、進入研究所跟隨導師在科研實踐中開展課題研究并完成學位論文的“兩段式”培養模式;形成了以研究生院為平臺和形象、以培養單位為基礎和延伸的完整教育體系。
資源整合形成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擁有以研究所為基礎的高水平導師隊伍和一流科研實踐條件。目前,有320余位兩院院士、4200余名博士生導師、3900余名碩士生導師,直接參與研究生的培養和指導工作。遍布各研究所的4個國家實驗室、5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0余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0余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為研究生培養的依托。每年眾多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前沿的科研課題項目,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國家科學圖書館)和各研究所圖書館的豐富藏書,網絡視頻課程提供的高水平專業學習課件等,所有這些都為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參與科研實踐、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成長條件。
學科優勢明顯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為研究生提供了廣泛的學習選擇和空間。在理學門類的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以及工學門類的力學、材料、能源、電子與通信、自動控制、計算機等專業領域,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在保持自然科學基礎學科優勢的同時,近年來還不斷加強應用學科、新興交叉學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建設。目前擁有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專業,分布在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文學、教育學、法學等10個學科門類,共有博士學位授權的一級學科2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31個;還有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的領域17個,以及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另外,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還擁有135個博士后流動站。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設有“研究生普通獎學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獎學金”、“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和多種冠名獎勵金。實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學助理”制度。
中國科學院有豐富的圖書資料和現代化的辦公、科研條件。研究生可利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查閱圖書資料,也可在各分院或各研究所的圖書館有針對性地查閱專業文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學設施良好,正在大力發展多媒體教學、網絡遠程教育等現代化教學方式。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注重教學質量,嚴格教學管理,出版了大量高水平的專業教材,并鼓勵使用優秀的英文原版教材和英語授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不斷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努力營造活躍的校園文化氛圍。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目前在學研究生3.5萬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超過50%。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并設立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和港澳臺學生獎學金。同時,研究生院密切關注國際教育發展態勢及國際科技前沿,與國內外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及跨國公司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建立了多種形式的雙邊交流與合作關系。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將以求真進取的精神、海納百川的胸懷、務實創新的風尚、與時俱進的氛圍,開拓科學的新疆界,推動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