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教育系統也行動起來了,我們的政府、科技界、產業界、教育界等正在形成各具特色、銜接有序、充滿活力、人工智能發展良好的中國生態。”6月8日,教育部在浙江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曾為《行動計劃》制定給出建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強調,要加大對人工智能研究生人才的培養力度。
“討論《行動計劃》時,我們就提出,整個社會迫切需要人工智能人才,但真正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太少。”潘云鶴說,人工智能學科發展的重要環節是研究生人才培養,但若把其他專業研究生名額轉給人工智能類專業,難度較大。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做“增量改革”,適當增加人工智能類專業研究生名額。
這一點也明確寫入了《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于今年4月份發布。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行動計劃》是一份匯集各類政策措施,引導、支持高校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需求等能力的指導性文件。從“優化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完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和“推動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與示范應用”三個方面提出18條重點任務和三個細化專欄,著力推動高校人工智能創新。
為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從擴大人才培養規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優化人才培養結構等方面進行系統部署,重點提出“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深入論證并確定人工智能學科內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學科體系,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鼓勵對照國家和區域產業需求布點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支持高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置人工智能學科方向”等任務。
對此,潘云鶴表示,建議教育部“迅速下名額”,提高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數量,滿足社會需求。
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給出了一組數據。根據2018年4月更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我國研究生教育一共有13個大類,111個一級學科,493個二級學科,其中直接出現“智能”二字的僅有一個二級學科,即模式識別和智能系統。“不過,還有很多二級學科與人工智能強關聯。”
《行動計劃》中也指出,要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浙江大學是教育部批準的首批可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的高校之一,吳飛透露,他們正在論證人工智能一級交叉學科。
要摸索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什么”。
吳飛認為,人工智能的特點是“至小有內,至大無外”,可由多個內核向外拓展。浙江大學也根據人工智能的這一特點,設計了研究生課程體系。記者看到,必修課分為數學與統計學、智能與認知科學、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四大類,方向必修類則有智能教育、智能法學、智能金融、智能農學、智能醫學和智能文學等,還特別設置了綜合必修類課程人工智能倫理學。
“學生學什么,內核一定要清楚。”吳飛認為,新設立的人工智能學院或者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其目標是培養前沿性和復合型人才,否則沒有必要和計算機學院重復建設。
不止是浙大,多所高校已經開設了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并在“交叉”上下功夫。
為了推動人工智能領域跨學科交叉研究,清華大學成立了學科交叉研究領導小組,出臺了多個支持跨學科交叉智能研究的文件。如跨院系的教師兼職制度,計算機系的教授可以到生命學院兼職;還出臺了跨學科交叉學位評定制度。“這對于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跨學科研究人才起到了推動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說。他也強調,高校要特別重視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承擔起引領未來發展的責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