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了《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規范學位授權審核的標準和程序。《辦法》指出,放權部分學位授予單位開展自主審核,每年可自主新增學位點,探索設置新興交叉學科學位點;同時,對研究生培養質量不高、教育資源配置不足、師資支撐有困難的單位,不再接受新增學位授權申請。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20所高校獲準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這20所頂級高校有較大的學科設置權,既可自主設置學科目錄規定的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還可自主設置交叉學科,按一級學科管理。這些頂級高校每年都可自主增列和調整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這些頂級高?芍苯訄髧鴦赵簩W位委員會審批,不再需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組織專家復審。
1、北京大學
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2、清華大學
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華而得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于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3、中國人民大學
人民大學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
4、北京師范大學
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后來與輔仁大學合并的頂級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組建。
6、中國農業大學
學校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
7、南開大學
南開肇始于1904年,成為文理并重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學府北辰”。
8、天津大學
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首批確定的16所國家重點大學之一,中國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9、吉林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辦于1946年的東北行政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1952年經院系調整成為黨親手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58年更名為吉林大學并于1960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大學。2000年6月12日,合并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大學、均需大學等6所院校組建新的吉林大學。
10、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工大主樓
學校始建于1920年,當時校名為“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享有“工程師的搖籃”之美譽。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筑大學強強合并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11、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創建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并成新的復旦大學,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全國重點大學。
12、同濟大學
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13、上海交通大學
學校創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個源頭之一。1955年,學校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兩部分獨立建制,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
14、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和科學發展的主要基地”,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學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
15、浙江大學
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是中國著名頂級學府之一,中國“學科最齊全”的大學。
1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創建,她的創辦被稱為“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位于合肥,至今仍然開設少年班。
17、廈門大學
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中國首個在海外建設獨立校園的大學,被譽為“南方之強”。
18、武漢大學
其辦學源頭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是近代中國建立最早的國立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武漢大學沿用至今。
19、西安交通大學
西交大為中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肇始于1896年創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學。
20、中國科學院大學
這所學校之前只招收研究生,招收本科生不久。是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科教融合、獨具特色的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科大的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這20所國內頂級高校要根據科學技術發展前沿趨勢、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本單位學科基礎條件,以及資源配置能力,統籌考慮新增學位授權點。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