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復習考研的同學都有健忘、思維緩慢的毛病,大大的影響了自己的考研復習進度。在此,考研輔導專家結合多年的輔導經驗為2011年的考生總結了一種“系統復習法”,如果利用好了可以幫助大家在短期內實現課程知識水平質的飛躍。
將課程視為一個知識系統
系統復習法首先要將復習的整門課程作為一個知識系統,通過掌握構成知識系統的基本要素,深入領會、把握各個基本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其中的關鍵或轉折處,由內在聯系綜合各個基本要素成知識系統。例如:量子力學由波函數、薛定諤方程和算符這三個核心作為內在聯系,貫穿全書七章形成一個知識系統。也可以由三個核心加上五個公理作為主線,貫穿黑體輻射、康普頓效應、德布羅意波、波函數的統計解析、一維勢阱、一維線性諧振子、一維勢壘貫穿、氫原子、表象理論、量子躍遷、量子散射、自旋、粒子全同性、微擾理論、算符對易關系、測不準關系等要素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量子力學是一個知識系統,數學、英語(論壇)、政治也不例外。
對于一個比較大的知識系統,也可以看作由不同的子系統相互關聯、有機構成。例如:政治由馬原、毛中特、綱要、思修法基、時政與世經五個子系統構成,而五個子系統又由各自的基本要素構成,比如馬原的哲學基本要素是物質觀、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等。
知識系統之間是存在聯系的
每一個知識系統都是一個開放的知識系統,它們之間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相互聯系。例如,政治馬哲的普遍規律可以指導各具體科學的研究(這里是用來指導英語和專業課的復習),具體科學的發展反過來推動政治(馬哲)的發展。高數與量子力學的聯系最為緊密,例如一維勢阱、一維線性諧振子、氫原子的薛定諤方程實際是高數的微分方程;算符就是線性代數中的矩陣,運算遵循矩陣的運算法則,有本(特)征方程、本(特)征值,可以對角化(幺正)等;在解線性諧振子、氫原子的薛定諤方程時要用到數學物理方法(厄米多項式、勒讓德多項式、截斷解等);動量本征函數變換表達要借助傅里葉變換,角動量算符(含平方算符、各分量算符)的處理少不了應用球極坐標和三重積分等知識。
從上面可以看出,將每門課看作一個系統并在復習中系統化并不是個人的主觀臆想,因為知識本身就是普遍聯系自成體系的,只不過編書時人為地分章節陳述,學習或復習的人也自然地按章節進行,未深入掌握知識時是很難一下子覺察出知識之間的固有的內在聯系的,更無法將它們系統化。例如,向量的正交、二次型化標準型、簡正坐標和波函數歸一化等存在一致的內在聯系,甚至可以聯系到狄拉克函數、階躍函數又如熱力學、統計物理中的麥氏關系、特性能態方程和焓態方程等,要用到高數中多元微分學的偏導數關系;統計物理中的拉氏乘子α、β,與高數中多元微分學的條件極值、拉格朗日乘(數)子法聯系,這樣的聯系多不勝舉。
學會系統地運用知識解題
采用系統復習法,系統地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系統地運用知識。國家考試中心考查“考生分析問題、把握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試實際上就是要求考生系統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舉一個政治題為例,“大使不懂經濟為何被笑話?”一題的解題過程:第一步,結合題給對話材料分析并把握問題,題目至少要考如下知識點: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中發展是時代主題的核心;國家在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與職能;國家的對外職能以及大使在對外關系中代表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和生產力的發展外在表現為經濟的發展等。第二步,在腦中快速調出這些知識點的具體內容;第三步即解決問題,綜合起題目問題、這些知識點的具體內容和題給材料,抽象、系統地組織好答案。雖然分成了三大步,但實際做題時各步之間其實是相互滲透、有機聯系的系統運用知識的過程。
借鑒“四天四步記憶法”來做題
為了能系統掌握知識,考生在復習的時候可以先從中間綜合性強的章節開始,甚至倒著復習,而且先做題或以做題為主。以量子力學為例,大家可以從第三章開始復習,因為該章已將波函數、薛定諤方程和算符這三個核心,四個公理,全書主要內容(除微擾理論、自旋、全同性等)囊括,只要突破第三章,量子力學知識系統的主體就基本在握了。此外,大家在做題的時候也可以從綜合性強的先下手。
為了能加深知識理解,減少健忘的影響,鞏固知識,建議2011年的考生可以借鑒“四天四步記憶法”來做題;前三天分別做不同的題,第四天復習前三天做過的題和答案,并注意總結,找出其中的關鍵點和轉折點,整理出便于回憶的記憶線索。對于難題重要的題或綜合性強的題,自己不會就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天抄答案,第二天嘗試蓋住答案自己做,第三天總結的方式,找出問題后再帶著問題看書,第四天再獨立做一遍,然后又總結。如果有必要可以再來一個或多個四天四步的循環,只有如此不斷的強化做題才能深入的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解題思維定式。也只有堅持做題,才能幫助知識系統化。
總之,希望廣大2011年的考生能夠適時地采用“系統復習法”,解決復習的全面性和多變性,彌補健忘、思維緩慢的缺陷,最終能夠實現復習的跨越式進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