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成就新挑戰
——寫在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兩周年之際
■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落實
■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教育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教育質量標準體系
教育改革十大重點項目和改革試點全面啟動、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在即、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
2010年7月,我國召開了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大會,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兩年多來,教育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教育正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教育優先發展得到新保證
自上世紀90年代我國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來,全黨全社會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對教育支持的力度不斷加大。兩年多來,在教育規劃綱要的指引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落實。
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達到歷史新高度。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決定性意義。”“決定性意義”使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達到歷史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進一步闡明了教育的全局意義和歷史意義。教育工作會議之后,全國31個省(區、市)相繼召開了教育工作大會,頒布了各省份教育規劃綱要,這是強化“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意義的大動員、大普及。
對教育的財政支持力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教育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2012年達到4%”。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后,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并召開全國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落實教育經費作出了全面部署。2010年下半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出臺了加大教育投入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多方面對各地2011年、2012年財政教育投入狀況進行動態監測,為今年達到4%的目標提供了機制保障。
改革創新進入新階段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要重視改革的系統設計和整體安排,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教育體制機制。為實現這一目標,教育規劃綱要對教育體制改革進行了系統設計,并提出了本屆政府啟動實施的十大改革試點,作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頂層設計、試點先行、穩步推進是這次教育改革的最大特點。兩年來,圍繞人才培養體制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辦學體制改革以及對外開放六大領域,從三個層面推進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方面,基礎教育領域全面推進了教學方式改革;職業教育領域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成立了43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組建行業性職教集團400多個;高等教育領域遴選19所高校啟動實施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在193所高校實施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遴選了17所高校啟動試點學院,進行招生制度、培養模式、管理方式、教師聘任等方面的整體改革探索。
——在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方面,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發布了《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推動高校逐步形成了按章程規范管理學校的機制和氛圍;發布了《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保障師生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在促進辦學體制改革方面,教育部首次批準了5所民辦高校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
——在加快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研究制定了省級政府依法審批設立專科學歷高等學校的具體辦法,強化了省級對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初審權和對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審核權;研究制定了《教育督導條例》,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強化對政府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督導檢查。
促進公平邁出新步伐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規劃綱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改善之基,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放在了非常突出的地位。
針對學前教育“入園難”問題,國務院出臺《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全國31個省(區、市)以縣為單位編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通過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將提高10個百分點。
針對我國一些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不良狀況,今年中央財政安排160多億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受益學生約2600萬人。
針對農村教育基礎薄弱、經費不足的問題,啟動“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中央投入168億元,用于農村學校圖書、教學儀器設備以及寄宿條件建設。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2011年共聘用特崗教師49870人,覆蓋21個省份的16536所農村學校。為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中央安排資金20億元,實施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試點項目,并兩次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
針對特殊人群的困難,進一步加大對困難群體扶持力度。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切實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中央安排41億元,支持中西部地區新建、改擴建特殊教育學校1001所。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覆蓋范圍從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進一步擴大到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助學生占在校生的22%,中職國家助學金覆蓋學生的90%。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惠及482萬名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20%。兩年多來兩次提高中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并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將普通高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從原來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
目前,我國已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較為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基本做到了不讓一個學生因經濟困難而失學。
提高質量開啟新征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一個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3.5年的人口大國,發展到人均受教育年限9.5年,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12.5年的人力資源大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正在向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目標邁進。對此,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的核心任務”,開啟了從數量規模向內涵式發展的新征程。
建立質量標準和監測機制。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教育質量標準體系。開展基礎教育各學科學業質量標準制定工作,推動建立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的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加強高等學校自我評估,加強專業認證及評估,增強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在部分學科、專業開展國際評估;建立普通高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使高校教學狀態和教學質量的監測信息化、常態化。
確立以質量為核心的政策導向。修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突出教育與產業對接、專業和職業對接,使人才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修訂《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增設與國家重大戰略、產業發展和改善民生相關的學科和專業,調整優化碩士研究生培養結構。實施“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對非“985工程”學校中特色和優勢突出的學科給予支持;實施“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對非“211工程”學校的國家重點學科給予支持。
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提高質量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一是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首屆10597名免費師范生全部到中小學校任教,其中90%到中西部地區中小學校任教;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二是改革管理制度,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首次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職稱。探索建立“國標、省考、縣聘、校用”的中小學教師準入管理制度。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同時,提高382萬名離退休人員的補貼。
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二五”相關行業領域以及地方重點發展規劃,聯合國內外創新力量,聚集創新要素和資源,建立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集聚和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產出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形成協同創新的新優勢,充分發揮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重要結合點的獨特作用,在國家創新發展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深入發展面臨新挑戰
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但面向未來、面對深刻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教育事業還存在著許多急需破解的時代課題和新的挑戰。
“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落實,但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長效機制和制度保障的任務仍然艱巨。與過去相比,我國教育經費大大增加,但相對于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愿望和建設一流教育的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保障教育經費持續快速增長,如何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制度保障教育優先戰略地位持續得到切實落實,成為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關鍵環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不斷深入,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需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結果顯示,97.9%的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不斷深入。但是,面對文化多元、獲取信息渠道的多樣化以及當代青少年個性特征日益明顯的新形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素質教育不斷推進,但減輕課業負擔,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仍需艱苦努力。通過多年的努力,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校體育工作和招生考試制度等環節正在發生積極而深刻的變革。但必須看到,當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中小學生課業和心理負擔過重的情況;存在著只重視考試成績,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忽視社會責任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培養的情況,嚴重滯后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要求,亟待攻克。
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但增強教育活力,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仍然是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制約教育更好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教育改革進入了深水區,面臨著新的挑戰,改革更加艱難,也更加迫切。要實現教育規劃綱要“以改革推動發展,以改革提高質量,以改革增強活力”的目標任務,必須重視教育改革的系統設計和整體安排,必須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必須增強教育活力、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
舉辦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但協調各級各類教育發展仍需加強。我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卻舉辦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滿足了億萬適齡人口的教育需求。但要實現教育規劃綱要“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體系,使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有效銜接。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的目標,各類教育仍需要加強。
教育公平邁出很大步伐,教育質量不斷提升,但城鄉、區域和學校間的發展差距依然明顯,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和優質資源相對短缺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重點的內涵式發展越來越成為緊迫任務。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是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兩大戰略任務,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
(作者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