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平常也不跟隨導師做實驗。昨天,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19名研究生卻順利在該校畢業典禮上戴上碩士帽,從校長手中接過畢業證和學位證。這是怎么回事?
2007年南京醫科大學大膽改革,從當年統招研究生中選拔19名已取得醫師資格證的醫學生,作為專業碩士試點培養。三年中,他們只有半年時間在校學理論,剩下的兩年半時間都待在病房,一門心思跟著導師學看病。不寫論文,又拿什么考量醫學生?帶著疑問,記者昨日前去采訪。
通訊員 陳亞新 本報記者 蔡蘊琦
不寫論文,怎么考量? 考場上為病人開刀
游潔蕓是19名專業碩士之一。過去的兩年半中,她的課堂在南醫大附屬無錫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病房里。畢業前夕,當其他畢業生為應付論文焦頭爛額時,她緊張忙碌于心內科各項操作,因為等待她的是專家團挑剔的實戰考核。考試當天,游潔蕓抽到一位冠心病患者。40多歲的女性,喊胸悶胸痛,幾乎說不出話。此時十余名醫學專家圍在她身旁,游潔蕓緊張得喘不過氣。但病人痛苦的表情很快讓她集中精力。“通過問診、體格檢查及心電圖,初步判定為冠心病、心絞痛。”游潔蕓說,整個檢查過程超過30分鐘,走出門診室才發現,渾身上下早已被汗水浸濕了。李進是腫瘤專業一名研究生,她抽到的病人是胃癌初期患者,但病患本身不知情。自我介紹后,李進鎮靜地說:“我是你的管床醫生,你老是反酸水,胃痛可能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你安心住院接受治療。”簡單幾句安慰話贏得了專家組的認可,“保護腫瘤病人的情緒是治療的重要部分。”李進說。
外科學畢業生的考核“真刀實槍”。普外科畢業生余仔軍的考場就在手術臺上。輔助普外科主任為胃癌病人開刀是他的考題。考試當天,他作為手術第一輔助醫師身份出現。三名專家考官在旁死死地盯著。剛穿手術衣,余仔軍被抓了小辮子。“習慣動作,穿上后不由自主地用手拉了一下,扣分了。”手術為患者作根治性下半部位切除。
余仔軍負責消毒、開腹、分離大網膜胃結腸韌帶,然后由主任負責切除病灶,切完后,縫合、結扎都是余仔軍的任務。整臺手術長達四個半小時。“考官和我們一起站了四個半小時,但我完全投入到手術中,幾乎忘了他們在身邊。”余仔軍說。
理論課少了,學什么?導師手把手教看心電圖
記者了解到,在前半年理論學習中,專業碩士須完成政治理論課、外語、醫學統計學、醫學文獻檢索等九門課。長達兩年半的時間他們待在臨床一線。
在游潔蕓手中,有一本厚厚的手冊,詳細記錄著兩年半來她在醫院工作的經歷。翻開冊子,密密麻麻的文字早已布滿方格。有幾行醒目的文字標注著她的任務:兩年內除本科室外在其他三科輪轉,每科至少完整看20個病人,四科室算下來至少看滿100個病人;起碼參與搶救10個危重病人,必須一線參加,并詳細記錄著參加過程;跟隨導師參與科室病例討論、大會診等。“我是管床醫生,實際上兩年半我負責的病人超過千人。”在游潔蕓看來,她接受的臨床實戰訓練遠多于她的同門師兄弟們。
普外科的余仔軍練的全是手藝活。剛進鼓樓醫院實習的前三個月,他重復做一個動作,行內人叫“拉鉤”。實則給主刀醫生當下手,幫忙暴露病灶。“比如腹部打開后,病灶處有遮擋,這時負責‘拉鉤’的人頂上,把遮擋物扒拉到旁邊去。”“拉鉤”三個月后,緊接是“第三輔助”,然后是“第二”,畢業前余仔軍終于榮升“第一”,負責手術前的準備及手術后處理。余仔軍說,這絕對是手藝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與學術型碩士比,誰有優勢?專業碩士入院就是“熟手”
游潔蕓的導師楊承建是無錫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心血管科主任醫師,游潔蕓是他第一個全日制專業碩士,此前他帶過數名學術型碩士。專業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究竟誰更有優勢,他最有發言權。帶教學術型碩士時,實驗室總是第一課堂,和研究生的討論多半在理論層次。為了教游潔蕓,他設計了另一套培養方案。 “她平常就跟在我身邊,我直接教她怎么看病,針對病例探討疾病為什么會產生,應該首選什么治療方案,出現負反應怎么辦?她現在已經是熟手,能夠獨當一面。雖然學校沒有硬性規定,在實戰中,她總結經驗,已經發表了多篇論文。”作為醫院管理者,楊承建認為,在目前醫療資源急缺的情況下,臨床專業碩士更有市場,畢竟醫學院80—90%畢業生都將走向一線崗位。
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處周建偉處長告訴記者,相較學術型研究生,專業碩士雖相對弱化科研論文發表要求,但有一整套嚴格的培養方案。比如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三個相關二級學科輪轉,每學科輪轉時間不少于3個月;參加本學科專業的臨床技能訓練時間不少于1年;學校研究生處組織系統的臨床綜合技能考核;并且在專業雜志上發表一篇病例報道。
談到三年前試點探索專業臨床碩士的原因。周處坦言是“形勢所逼”。醫院臨床上急需高學歷的“熟手”,而很多醫學生流露出對科研不感興趣,想早日上臨床磨練的愿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