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生導師王世偉介紹如下:
個人簡介
研究領域:在教育學原理、公民教育、德育課程、學校改進、課程與教學領導、高效能教學、課程與教學決策、教材設計、課程解讀、課程調適等領域有所涉獵,核心領域為:高效能教學、課程解讀與決策、學校改進、公民教育。
通訊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55號(石牌校區)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
郵編:510631
電子郵箱:shiwei000111@sina.com
教育背景
2008.9-2010.9,中山大學教科所進行博士后研究,出站報告《聚焦于教師效能的學校改進研究》。
2005.9-2008.9,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畢業,獲哲學博士(理論研究型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論文題為《小學教師使用教科書的情況及影響因素--基于課程決策理論的質性研究》。
2002.9-2005.7,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教育學碩士學位。碩士學位論文題為《小學德育教科書功能性模塊設計研究》。
1998.9-2002.7,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專業本科畢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科研項目
(一)獨立主持課題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教育學項目,“中學教師課程決策研究”。
中央高校科研業務費項目,“中小學幸福教育實踐模式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基于教師教學效能的學校改進研究”。
中山大學青年教師起步資助計劃,“公民教育課程設計研究”。
全國聯校教育社科醫學研究基金,“教科書設計方法探尋:多學科的視角”。
(二)參與課題
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大課題:特色課程視域下的學校發展研究.
教育部財政部高等教育質量工程重大招標課題:“高校本科專業設置預測系統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社會轉型期公民教育的理論、政策與實踐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重大項目:“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校道德教育改革與德育環境的重建研究”
主要學術成果
王世偉.論校長的知識領導[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秦金華,王世偉.我國校長教學領導失與復歸:質性研究的結論[J].教育導刊,2013(11).
王世偉.美國高中階段生涯教育課程評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3(8).(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王世偉.“六位一體”幸福教育實踐模式[J].思想理論教育,2013(8).
王世偉.服務學習何以必要--需求理論的視角[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王世偉.論適性學校改進[J].教育發展研究,2011(18).
王世偉.調適教科書:使用教科書的應然和實然取向之間的中庸之道[J].教師教育研究,2011(5).
王世偉.試析社會行動取向公民教育課程的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
王世偉,黃崴.校長教學領導的六種類型[J].教育發展研究,2010(18).(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王世偉.全球觀課程設計與全球公民培養[J].思想理論教育,2010(22).
王世偉,黃崴.參與式公民學習——香港公民教育政策的新動向[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4).
王世偉.轉化型知識分子: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角色與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10(8).
王世偉.透析服務學習對公民教育的意義[J].思想理論教育,2009(20)
王世偉.德育教科書中的問題設計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2009(14)
王世偉.他們為什么能夠創造性使用教科書——對兩位新教師的質性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8(12).
王世偉.論教師使用教科書的原則:基于教學關系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8(5).(此文被很多教師學習網站轉載,主要觀點被一些面向教學一線的刊物摘錄,作為教師進修的學習材料)
王世偉.論課堂的本質屬性及其道德意義.思想理論教育,2007(20).
王世偉.研究生學制改革調查報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王世偉,陳蔚琳.上海高校女研究生情感狀況調查[J].中國研究生,2004(6).
王世偉.父母的智慧[J].少年兒童研究,2004(5).
王世偉,邢慶福.關于師范生對公共教育理論課教材的看法之調查.師資培訓研究,2002(3).
王世偉.近年來教育類課程研究述評.教師教育研究(原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2).
參與撰寫葉瀾教授主編中國教育學科年度發展報告2002(德育部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學工作
•本科層次:課程與教學論,教育領導學,當代教育學,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研究方法,創意教學
•碩士層次:現代教育理論,課程與教學論,課程與教學領導,學校改進理論與實踐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