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目標
北京城市學院社會工作碩士專業(以下簡稱MSW)旨在培養熟悉我國社會政策,秉持“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專業價值觀,掌握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具備較強的社會服務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能力,能夠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勝任針對不同人群及領域的社會服務與社會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
目前MSW設立公共服務、社區管理兩個專業方向,在北京市委社會工委牽頭下,依托培養聯盟,分別培養為不同群體開展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策劃、執行、督導、評估的高級專業人才,以及專注社區與社區組織關系,完善社區管理水平的高級人才。
2.培養特色
(1)創新辦學機制:一個平臺,兩個系統,理論和實踐交互螺旋上升。
專業立足于首都社會建設的實際需要,結合學校辦學實際和MSW專業特點,以“一個平臺”(培養聯盟:以北京市委社會工委為主要戰略合作單位,并聯合下屬的北京各區縣社會建設部門、各街道社區、各級各類社會組織等作為聯盟成員單位)為依托,以“兩個系統”(基礎理論教學系統、實踐教學系統)為主體,以社會工作科研服務項目為載體,堅持“理論指導不斷線、實踐貫穿全過程、理論與實踐交互螺旋提升”的培養理念,對接現實需求,實行真題真做的科研與社會服務,推動政產學研緊密結合、協同創新。
(2)改革培養模式:聯合培養,協同創新,專業規范和行業需求并重。
為培養滿足首都社會建設需要的本土型社工人才,學校搭建政產學研合作平臺(培養聯盟),聯盟成員單位與學校緊密合作、協同創新,從招生復試、課程開發、實習實踐、畢業論文、就業發展等各個環節全程閉環合作,無縫對接,深度融合。
(3)深化培養理念:宏觀視角,直面問題,專業價值觀和人文情懷融合。
為培養適應首都區域經濟發展特色的本土型社工人才,在“宏觀視角、直面問題”的方針指導下,通過豐富的名師講座,建立審視社會問題的宏觀視角;通過大量的專業實習實踐,鍛煉敢于直面社會問題的膽識和氣魄,逐步堅定“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專業價值觀。
3.師資力量
本專業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實務能力強的校內教師隊伍,100%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博士以上比例達77%,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占29%,在行業機構中擔任理事、從事督導提供服務的占87%。
同時,還有來自校外的百余名教授、行業專家參與我校MSW人才培養工作,其中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境外特聘教授4人,借助人才培養聯盟平臺累計聘請校外行業導師24人,聯合授課、講座專家50余人。
4.國(境)外合作
本專業每年利用暑期組織學生赴境外進行交流學習,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接觸和學習境外先進的社會工作理念,并將我國目前的社工發展情況和經驗帶到國際平臺進行交流,提高學生境內外社會工作對比研究的能力。幾年來,組織近百名學生參加暑期國(境)外交流學習活動,包括丹麥VIA大學的《WelfareTechnologyandHealth》課程學習、香港城市大學的《高級社會工作實務》課程的培訓及機構探訪活動等。除此之外,定期邀請境外專家來校講座,針對國際前沿專業理論、實務進行交流,使研究生獲益良多。
5.學術成果
近五年,學科團隊主持或參與的各級各類課題百余項,其中獲得北京市社會建設專項基金31項。此外,學科團隊通過大量應用性研究,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咨詢報告、行業標準,有的直接被市政府各委辦局、重要行業協會采用。
6.社會服務情況
我校MSW學科團隊依托北京市社會建設專項基金積極服務首都社會建設,服務領域包括失獨家庭、問題青少年、隨遷老人、老舊社區管理、留守兒童等,服務范圍覆蓋首都大部分城區街道。學生以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專項基金為平臺,將理論和方法有效運用于社會服務中,共有54個項目獲得學校立項,資助金額26.65萬元。此外,專業多次組織學術會議、聯盟論壇,并承辦政府部門的專業能力培訓,在社工教育領域和實務界都引起了強烈反響。
7.培養成果
自辦學以來,我校MSW招生人數逐年上升,至今已有131名在校生和217名畢業生。畢業生中,全日制學生就業主要集中于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各類福利機構及社會組織,就業對口率高。越來越多的優秀校友成為行業領軍人物,其中3名畢業生相繼獲得社工界最具代表性榮譽“首都最美社工”和“首都優秀社工”稱號。
8.就業前景
社會工作碩士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主要面向社會建設、社會管理相關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工作機構、各級各類公益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從事社會服務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等方面的社會服務與社會管理工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