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除了考察知識素養外,更多的還要考察題型的系統化總結、熟知命題思路等。對于考研英語閱讀來說,除了正向的掌握詞匯、學習語法等,還應該掌握一些輔助技能,在關鍵時刻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因此我們就需要清楚在閱讀的題目設置上,有哪些選項的特征會偏向于正確選項,又有哪些特征偏向于是錯誤選項。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為正確率多一層保證,踏踏實實地學仍然是主要,這是應急之道!
►正確選項的特點分析
1、正確選項是原文內容的同義替換
那么相對的就是說:如果選項中的句子是文中的原文,就有可能是陷阱,不是正確選項,因為很可能會是句子雖對但是與題目不符合。
而在同義替換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有可能只是某個單詞或者短語的簡單替換,也有可能是句式的替換和語態的轉換,還有可能是對文中內容的概括歸納和總結?傊馑疾蛔兪窃瓌t。
2、正確選項一般符合常理和道德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要分情況去討論的。因為如果題目是針對文中的某個人物的觀點,那么這個人物有可能會有一定的謬論的出現,那么如果在這種內容上設置題目很明顯就只能根據原文的意思來,也就是說正確選項極有可能是不符合常規的。
但是,就絕大多數觀點類的題目而言,無論是結論也好還是作者觀點態度也好,正確選項基本符合常理和倫理道德,以保證不誤導大家正確的價值觀。
3、補充小點
(1)出現的位置:段首段尾處、轉折關系處、讓步關系處、因果關系處、條件關系處;
(2)正確答案通常與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大意,作者對文中論述事物所持的觀點態度有關。注意:這是解題基調,如果作者在文中對整個事物是持積極正面的評價,那么選項中出現消極反面的,與事實相反的肯定不是解。
(3)正確答案從語義上去理解經常含有不肯定的語氣詞和委婉表達的詞:can,may,might,possible,notnecessarily,some尤其是推理題的答案常這樣設置,以顯示推理題所論述含義的相對性。
(4)正確答案具有概括性(考察考生的理解歸納能力),深刻性,因為其考查的對象是閱讀文章的重點和要點。
(5)難的最可能是答案,這與命題動機有些相似,難的比容易的更能考察考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具體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a.否定的比肯定的難,否定的是答案(包括否定,雙重和多重否定)。
b.抽象的比具體的難,抽象深刻的是答案,具體膚淺的不是。
c.動態變化的比靜態的難,動態變化的是答案。
d.未知難于已知,未知的是答案。
(6)常規的不是答案,觀點新且合理的是答案。
(7)含義與文章內容方向一致的,描述客觀的是答案。
(8)選項含義豐富有彈性的是答案,絕對的無端的不是答案如:有條件的是答案,相對的是答案。
注意:四個選項中有兩項意思相反時,其中必有一個是答案。
►錯誤選項的特點分析
1、偷換概念
這是考研英語閱讀中常見的偷換邏輯的伎倆。其表現方式一般是混淆概念中的所指對象、適用范圍、或者是修飾語。即將原文中某句話的短語或者某個關鍵詞換成了另一個詞匯。大家只要將選項中的句子和文中的句子做對比分析,很容易就能找出差異所在。
2、扭曲事實
在分析考研英語閱讀時,我們時常會有這樣的疑惑:“這個選項沒問題啊,為什么正確答案卻不是它?”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考題中的:單看選項,其本身是正確的,但細看,卻不符合事實。所以,做題的同時,考生也要有必要的常識判斷。
很簡單的辦法:把錯誤選項帶到原文中,很容易就會發現出題人是如何把文中作者意圖與事實歪曲的。考生可以多分析幾篇真題,等真題做多了,自然也就有了題感。大概就能猜出選項是哪里有問題了。
3、以偏概全
即將原文中所指對象的范圍擴大,對考生進行迷惑。文中明明是只適用于部分情況,在選項中卻表現為適用于全部情況。大家注意選項中的單個詞匯或者修飾語,這個詞匯的屬性是泛指還是特指。注意隱蔽型的擴大范圍mostly/mainly/generally。
4、無中生有
即原文中根本沒有提及或者推導不出來的內容,選項中卻出現了。
5、因果倒置
即選項將文中的因果關系顛倒,原文中的結果卻變成了選項的原因,大家只要將選項與原文做對比,就會很清晰發現錯誤所在。
6、答非所問
選項符合原文,但是不符合題干。
7、錯誤選項的內容來源
(1)文中不同內容的嫁接
(2)文中內容的篡改
(3)文中相關內容的杜撰
(4)對文中提到的內容范圍進行放大或縮小處理
(5)斷章取義
(6)相似但不同性質詞語的替換(最具迷惑性,如把“insympathywith贊同”替換成了“showsympathyfor同情”;把“livewith忍受”替換成了“enjoy享受”)
注意:照抄原文不一定是答案,近義詞替換才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