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研究生考試網上報名已經開始進行。據悉,2013年我國研究生計劃招生58萬余人,與2003年研究生首次擴招相比,10年間招生規模翻了一番。而2012年全國研考人數為165.6萬人,比2011年增長6.9%,創歷史新高。預計2013年研考報名人數還會增加。與2002年全國研考報名人數62.4萬相比,短短十年間報名人數增長百萬人,國內考研熱度可見一斑。
為找到好工作而考研
日前石家莊一位大四學生小牛告訴記者,她從大一下學期就開始準備考研了,陸續參加過一些考研輔導班,在校的3年多時間,小牛很少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平時去得最多的是考研自習室,“我本科上的不是重點學校,考研就是為了進入名牌大學深造,以后就業更有競爭力。”小牛的想法也說出了一部分同學的心聲,據悉,一些非重點院校學生考研的動力就是拿到一張含金量高的文憑,順利就業。而最近記者在某考研論壇上看到一個名為“說說你的考研動機”的帖子,據其統計,選擇“為了找個好工作”和“暫時逃避就業壓力”的學生約占全體參與調查人數的68%。
9月22日,準備考人民大學金融系研究生的張欣告訴記者,她目前就讀的經濟專業有120多個學生,超過一半的人準備考研。據了解,近年來在某些專業中竟然出現了幾乎全班考研的現象。某高校數學專業的小秦同學告訴記者:“我們的專業主要學習基礎數學,如果本科畢業去找工作,實際上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找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我們又沒有突出的優勢。所以,考研成了絕大多數同學的選擇。”
不過,在茫茫的考研大軍中,有相當多的學生雖然報名參考,卻不買任何復習資料,不認真復習,不參加考研輔導班,這樣的學生被稱為“裸考”族。周薔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雖然她也準備報名考研,但其實家里人已經幫她找好了一份工作。周同學表示:“考研純屬碰碰運氣。”今年讀研一的學生小美告訴記者,每年考場上不少學生棄考。“30人的考場,每考完一場,考場少3、4個人……考完最后一場時,考場只剩下20個人。棄考的這些人,多數就是‘裸考’族,前幾門考得不理想,根本沒希望了就干脆不來了。”
輔導機構
借“保過”“名師”等噱頭招生
如今,市場上有針對大一至大四各年級在校學生的考研輔導項目。有的輔導機構開設大一、大二暑假班、大三寒、暑假班、大四沖刺班等多個班次。
2013年研究生考試將在明年1月舉行。現在正值考研復習的黃金時期。在網上打開相關的考研論壇,各種考研機構的招生廣告撲面而來。而其中類似“名校考研保過”等極具誘惑性的字眼在茫茫如海的廣告中“奪人眼球”,宣稱上其培訓輔導班可以“保過”,并承諾不過或退費或免費再學。據悉,有些熱門院校的專業分數往往超過國家線分數,如果機構回避其中的差別,就容易產生糾紛。“考研保過,不過退費”也是大部分考研培訓機構的宣傳單上的共同表述。這些教育機構收費大都不菲,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不過,沒有一家承諾退還全部費用,有的扣除材料費,有的扣除視聽費等等。
與考研“保過班”一起進入人們視野的,還有各種vip班、名師輔導班、名師輔導“一對一”等。這些輔導班最引人注目的關鍵詞就是“名師”二字。該工作人員稱,他們的公共課教學老師都是國內考研輔導界的領軍人員,專業課教學老師則是邀請學員報考學校同專業的最優秀的研究生進行授課。
高校
設“考研自習室”鼓勵考研
“現在,學校時不時有一些考研的講座,有些是考上名校的師兄師姐回來做經驗分享,有些是考研培訓機構做的政策解讀、復習指導,老師們也會鼓勵我們參加考研,就業壓力大,讀研也算是其中的一條出路。”據一些大學生介紹,高校鼓勵學生考研,而伴隨著考研人數的增長,近幾年很多高校開始為考生準備“考研教室”,即學校專門為準備考研的學生們提供自習教室。快上大四的小敏說:“每天圖書館都人滿為患,如果在圖書館占不到位子,大家就會去‘考研自習室’學習。教室里放眼望去,幾乎每個座位上都堆滿了厚厚的書籍、筆記、資料……”
2013考研大綱僅是微調
2013年考研大綱近日公布。據悉,2013年的考研大綱并沒有像之前傳言的大“變臉”。之前坊間流傳,2013考研英語大綱將作出較大調整,其中一個大的變化是可能增加700個新詞匯。而實際上并沒有太大變化,僅是作了微調。據悉,2013年考研政治大綱在題型和分值方面沒有變化,僅僅只是個別單科的分值進行了微調,馬克思主義原理分值比例由原來是22%調為24%,思修法基礎由原18%變為16%。而考研英語大綱在刪減一些詞匯的同時,新增60個詞匯,新大綱應用文寫作部分刪除了摘要寫作要求。別的方面沒有改動。對考生更加利好的是,2013年的數學大綱與2012年的相比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上都沒有調整和變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