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大伙兒肯定背政治都要哭了,多且不說,繁雜的知識點總是記不住,常常混淆。不過考研政治重在極易的技巧和方法,只要掌握小技巧,長篇大段不難記,而且也不容易忘。看完下面毛中特知識點總結,希望能為大家減輕些許負擔。
一、毛中特極易混淆的四個知識點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門學科簡稱毛中特,它是考生需要著重復習的部分。毛中特在考研政治中約占30%的分值,其所涵蓋的內容較多且有些知識點是極易混淆的,而這些易混淆的知識點恰是命題人常會命題的著眼點,2019考研考生需要將其區分開:
1.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這三個基本方面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理論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其中,實事求是即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它是黨的根本思想路線;群眾路線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它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獨立自主即堅持獨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它是黨的根本政治原則。
2.工農武裝割據——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必須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其中,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內容;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農村根據地建設和土地革命的強有力保證;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戰略陣地,是進行武裝斗爭和開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三者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的法寶。毛澤東指出,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兩個基本特點,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武裝斗爭是統一戰線的中心支柱,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4.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這三大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
以上即是毛中特這門課程最易混淆的四個知識點,建議2017考研考生復習時將其進行比較總結記憶。考生在做題過程中需要認真審清題干,爭取將活的靈魂、武裝割據、三大法寶和三大作風這四者區分開。
二、毛中特部分知識點中的“最”
1.檢驗黨的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2.鴉片戰爭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
3.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對象。近代中國所遭受的最大的壓迫是來自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帝國主義是中國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最大障礙,是近代中國貧困落后和一切災難禍害的總根源。
4.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動力。無產階級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程中最早出現的一個新的社會階級。中國無產階級是新的社會生產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
5.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其中的貧雇農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中農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
6.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首先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階級狀況所決定的,也是由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殘酷性及其發展的不平衡性所決定的。
7.“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是基本路線最主要的內容,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的基本途徑。
8.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
9.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改革,不斷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使我國形成發達的生產力。
10.我們黨進行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
11.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13.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
1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能夠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髙實現形式,也是黨在國家政權中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群眾路線的最好實現形式。
15.“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我們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16.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看家本領,是我軍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是我軍同一切其他性質軍隊的最大區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