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十月已過大半,考研復習進入緊張階段。對于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一個公認的難點。在整個復習過程中,哲學原理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貫通性。因此這門課關系到整個考研政治大局成敗。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對于這一部分的復習,考生最大的困惑是,自己下了功夫去記憶、背誦大綱要求的內容,但臨考遇到相似的問題還是無從下手。那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這一考研政治的難點該如何應對?該如何突破呢?
走出狂背誤區,結合“馬哲”特點,構建知識脈絡
政治考試有不少人以為,考研哲學的考點就是考試大綱上的知識點,記下來考試就沒什么問題,然而就是這一個,"背"字,不知讓多少人“秉燭夜讀”。更有少數同學倦于看書、懶得聽課,把希望寄托在臨考前的押題“直接命中”上。其實,所謂的“直接命中”,不過是在眾多問題中恰好出現同樣的幾個字、一段話而已,并不意味著重復性的命題,對答題根本無益。
政治考試是理解力考試,不是記憶力考試,單純的背,并不是一個好的復習方式。縱觀歷年政治真題,可以看出直接地用考試大綱上的知識點來命制題目的時代已一去不返了。目前的題目全都是以考試大綱的知識點為基礎,將知識點下的某一具體概念或命題結合生動鮮活的現實材料或具有現實意義的古典材料,來命制材料選擇題或材料分析題。題目五花八門,內容豐富有趣,卻又暗藏殺機。溫馨提示,近幾年,考研政治中對運用理論知識、理論方法分析和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越來越重要了。背了一大堆,到最后卻張冠李戴,答非所問,明明覺得自己都寫滿了,卻只有那么一點分。因此,只有把其中的主要知識點都弄清楚,并在理解和運用的基礎上加以記憶才是正途。而復習哲學最為科學有效的方法就是從建立理論框架著手。試卷上的考題全都是按哲學的理論系統出的,答題也必須按理論系統回答。要弄明白考題的設置和理清答題的思路,就得弄明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框架,這非常重要。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對其研究對象的理論再現。他的研究對象就是客觀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因此,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道理和客觀規律并不是兩個理,而是一個理。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客觀世界中,生活在客觀規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概括的就是我們的生活本身。為什么馬克思主義哲學主張唯物論?因為世界本來就是物質的。為什么要堅持辯證法?因為客觀世界本來就是處于辯證關系當中。學問有不同的學科,生活有不同的領域,似乎各有各的規律。但實際上,世界是統一的,哲學基本原理反映的正是統一的規律。客觀世界是一個物質系統,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也必然是與物質系統同構的邏輯框架。你弄懂了它,在考試中這一套東西就能夠為你所用;弄“夾生”了,就什么都不是,還會左右你的思路,影響答題。
當大體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理論框架之后,就對政治復習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在考試中遇到一些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的題目時,要做的就是把它們放到預先準備好的邏輯框架中去。對于復習效率高的考生來說,這個過程幾乎是“半自動”的狀態。其他的同學,也完全可以有意識地按照理論框架逐步進行定位,畢竟主觀性試題考的全都是基本原理,客觀性試題考的也都是聯結在基本原理上的概念。而原理和概念在理論框架和板塊中都各有歸屬,不可能“出圈”。只要在復習中把基本原理系統地梳理好,并能結合其前后關系很好地記憶并理解,目前這種考試就難不倒我們。
不做無頭蒼蠅,找到核心難點,梳理解題線索
許多同學認為,復習考研哲學的攔路虎,一是前期看不懂書,二是后期悟不透題。白紙黑字每個字都認識,就是看不懂,有的地方甚至都背下來了,還是不懂。這恰恰就是哲學這個學科的特點——知識點繁多、概念抽象。這些核心難點,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論板塊的邏輯起點和支點,比如“物質”、“實踐”;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論線索的樞紐,比如“矛盾”、“系統”;還有的涉及到比較專深的學理,比如“重構”、“思想的社會關系”、“文化”、“文明”、“以人為本”等。哲學有它自己的理論系統,對于有理論系統的東西不按照其理論系統去理解記憶,如果抓住其內在的邏輯線索,許多難點便可得到系統化的梳理,形成一個個“連環套”,那真是事倍功半。
其中最根本最有用的就是“哲學基本問題的原理”。“哲學基本問題原理”就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決定性和意識能動性”這一基本原理。這一原理既是貫穿于整個哲學體系的理論線索,也是考試中重要的解題方法。這個原理表現在第一章中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在第二章中表現為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在第三章中表現為唯物辯證法和唯心辯證法的對立、主觀辯證法和客觀辯證法的關系。在第四章中表現為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實踐與認識的辨證關系;在第五章中表現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物質的社會關系和思想的社會關系的關系、經濟和政治的關系,并進一步表現為政治上層建筑和有關意識形態的原理;在第六章中表現為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原理,或者說由這兩個原理構成的兩條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的基本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在第七章中表現為社會形態范疇,即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還體現為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與主體的選擇性的關系、必然和自由的關系。
抓住了并參透了這個最基本的線索,就能夠抓住幾個政治復習的總開關,形成融理解、記憶、答題于一爐的復習態勢,即使題目出得活、出得難,又何足懼,考生一樣可以大顯身手。
跳出茫茫題海 深入研究和歸納
很多人習慣題海戰術,通過大量的做題來取得勝利。但題海戰術不一定能夠確保考取高分,而且在有限的時間里,也不能開展題海戰術。題海茫茫,如何應對才可以獲得政治高分呢?政治教研室肖老師提醒考生,要想考取高分,就必須有研究和歸納的能力,以研究性的方式破解難題,以歸納性的方法理清思路。
習題需要做,但要能夠從歷年的真題中提煉出做題的模式。這個階段,大家比較關心的是大題能拿多少分?因為選擇題不太容易考高分,尤其是多選。所以,這里給大家及格如何做好材料分析題的技巧。政治教研室肖老師建議基礎不好的同學尤其要認真對待,因為能否過線就看這50分的大題你能拿多少分了。首先,要分析問題,條理清楚。比如作答哲學的一些大題:第1 段要寫原理,第2 段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第3 段再寫自己的想法,然后結尾。這樣老師看得才清楚,心情才舒暢,就算有一點沒答上,也能得高分。其次,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也就是答題一定要結合材料,從材料出發。最好考前分析一下歷年真題。有些同學認為,政治不用看歷年真題,其實是錯的。真題不用每套都做,但你一定要分析一兩套,這樣才有一個直觀的感覺。看標準答案的答題思路和格式是什么,比如標準答案一般是“(1)(2)”兩部分,你最好也這樣來答題。
每一種考試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這種特點是在歷年真題的命制中形成的,也在歷年真題中得以體現。針對真題的特點進行復習和準備,在真題中尋找、總結規律是將復習的效果落到實處的最有效途徑。真題中蘊含的信息是豐富的、多方面的,通過研究真題可以明確哪些內容是常考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往往在考題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對這些知識點的強化就可以收到“好鋼使在刀刃上”的效果。研究真題還可以發現命題的特點,即某部分內容往往是以什么方式來考查的,這也可以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尤其要關注近幾年的真題,近年的題目反映了命題思路的最新變化,更具有參考價值。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