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最近有挺多考生想弄清楚毛中特的知識體系以及復習內容,小編分別簡要和詳細的梳理了毛中特對的知識點構架。完全了解明白毛中特后,各位小可愛再復習心中也會更清晰明了,更加容易吸收毛中特的知識哦。
►知識點框架簡要梳理
1.一條主線: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
2.二個基本理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3.三件大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
4.四個基本問題:
(1)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2)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
(3)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4)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科學發展觀)
5.五大建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邏輯體系及主要內容
1、毛特理論共由12章組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同學們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首先必須了解的重要名詞。這也是學習這門課程的一條主線。弄清楚這個問題,才能從宏觀上把握、厘清這15章內容的脈絡。因此,建議同學們在學習時要足夠重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科學內涵、歷史進程及其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重點掌握提出的時間、人物、會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背景,有助于加深理解。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內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顧名思義,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是中國具體實際。重點記住一個數字——3。也就是說,內涵具體包括3各方面,即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至于對內涵的理解,可以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解。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在理解和掌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和科學內涵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主要掌握兩個數字——2和4。2指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的兩次歷史性飛躍,也即兩大理論成果。就是我們這門課程的題目,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4指的是兩大理論成果中的具體成果,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個數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將會不斷地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再縱深下去,就是體系內3個重要理論的細化內容。今天的這篇文章知識想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讓大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知道怎么去學習這一知識點。理論的細化內容,后續的將會為同學們一一講解。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意義:主要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也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整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作用。這個知識點主要掌握一個數字3。指的是意義的3個重要方面:指引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這3個方面注意理解記憶,無需死記硬背。
2、毛特概論重點內容和基本線索是:
(1)一個精髓:實事求是。主要闡述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和內容意義以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地位和內容。(第2章)
(2)兩個理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毛澤東思想又包括兩個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問題)、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包括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原則與經驗總結)(這些內容集中在講義的第3、4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戰略思想。
①鄧小平理論是一個科學體系,可用“三個一”概括:一個精髓,一個主線,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基本觀點。
第一,鄧小平理論中有一個精髓。這個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第二,鄧小平理論中有一個明確的主線。這個主線就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三,鄧小平理論中有一系列內在聯系的基本觀點。
鄧小平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根本任務、發展階段、發展動力、戰略步驟、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部條件、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②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的主要內容
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主義本質理論(5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6章),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7章),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理論(7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8章)、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理論(8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8章)、祖國統一理論(9章)、外交戰略理論(10章)、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11章)和領導力量及黨的建設理論(12章)等。
(3)三條特色道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
►毛澤東思想的復習方法
第一,要注意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有重點地復習。
首先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問題是毛澤東思想概論的核心,是復習的重中之重。大量的分析題都出自這部分內容,而且選擇題年年都考。其次是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原則與經驗總結。最后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和掌握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兩部分內容。
第二,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
所謂理解,就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的來龍去脈,及其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要認識清楚。當然理解本身也有個方法問題,那就是反復思考,要善于進行比較,如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等問題就要注意理解。
第三,要完整地、準確地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內容,而且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毛澤東的科學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概括。這是一個互相聯系的統一的整體,這種完整的科學體系是在長期的歷史考驗中形成的。在復習中,不能孤立地從個別詞句上去理解毛澤東思想,不能抽象地、脫離具體條件地去理解毛澤東思想。
第四,復習時要注意聯系歷史實際和現實實際。
首先應該對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有系統的整體的把握。同時應與歷史實踐,總結歷史經驗結合起來,把握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以中國革命與建設不斷提出的實際問題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與新的發展,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特別是應該學會運用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活的靈魂,著重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勤于思索,培養綜合思維能力,要對毛澤東思想的各個基本理論觀點產生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歷史作用等進行深入思考,培養綜合思維能力。
第五,要縱橫比較,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對毛澤東思想的各個基本理論觀點,考生要進行縱橫歸類比較,分析鑒別它們之間的異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鞏固和加深對它們的理解和記憶。最后要聯系實際,提高分析思維能力。復習毛澤東思想概論,要善于把毛澤東思想的各個基本理論觀點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把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教訓同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新問題聯系起來,從中得到啟迪和借鑒,提高分析思維能力。特別是要注意著重批判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一些錯誤觀點,如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和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等。
考生了解了毛澤東思想的脈絡之后,就會有一個大致的復習方向,這時只要掌握些方法和技巧,復習就會變得脈絡清晰,有章可循,能夠迅速找到要領,駕輕就熟。
►中國特色理論體系的復習方法
第一、全面把握毛特的邏輯體系
第二、理論聯系實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政策性強,換句話說即現實性強。每年試題中的分析題大都聯系社會熱點問題,這些試題緊貼當年的時政,不回避熱點,既考查基礎性的理論,又考查對基礎性理論的理解、記憶,還要考查對基礎理論的實際運用能力。
對于2015年政治理論考試來說,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問題;和諧社會建設問題;民生問題;生態文明建設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問題;新農村建設問題;和諧世界以及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等問題,這些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長期存在并且不能不引起中國政府關注的現實性問題,廣大考生尤其要注意。
第三、注意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中國特色理論體系的內容具有較強的現實性,與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各個方面緊密聯系,因此,中國特色理論體系與馬哲、政經、有重復交叉的內容。例如科學發展觀體現了哪些哲學原理等。這些重復交叉的內容極有可能在綜合性試題中出現。希望你在復習時注意。
第四、識記、理解與練習結合
在復習過程中,應當將理解、記憶與練習結合起來。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通過做一部分習題進行練習,一方面可以檢驗自己理解和記憶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培養你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地是,這種記憶、練習結合的方式能夠提高你實際的解題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綜上所述,考研政治毛中特理論的復習不是簡單地過一遍講義或大綱解析上的內容就能達到上述的要求的,希望小伙伴們能按照老師所給的學習方法和建議來學,做到對基礎知識的全面把握、理解和融會貫通。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