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普通生物學》考試大綱
一、總體要求
掌握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理解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了解當代生命科學的新成就和發展的新動向。
二、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細胞分化與細胞凋亡;細胞代謝;動物的結構特點;動物的消化吸收、物質循環與氣體交換;免疫;動物的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光合作用;植物的結構與調控系統;遺傳的基本規律;基因的分子生物學;基因的表達與調控;重組DNA技術;生物進化;生態學等
三、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陳閱增. 普通生物學(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主要參考書:
[1] 吳慶余.基礎生命科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張玉靜. 分子遺傳學.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3] 趙壽元,喬守怡. 現代遺傳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朱玉賢,李毅. 現代分子生物學(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尚玉昌. 普通生態學(第2版).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6] 周云龍. 植物生物學(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四、基本內容
緒論:生物界與生物學
(一)生命的特征
(二)分類階元和界的劃分
(三)生物學常用的研究方法
(四)生物學分科
(五)生物學和現代社會生活的關系
(六)生命科學的發展趨勢
重點:生命的特征和分類
第一章 生命的化學基礎
(一)原子和分子
(二)組成細胞的大分子
(三)糖類
(四)脂質的生物學活性物質
(五)蛋白質
(六)核酸
重點:蛋白質和核酸的構成.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形態結構與功能
(一)細胞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二)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
(三)物質的跨膜轉運
(四)細胞連接
重點:細胞的結構.
第三章 細胞代謝
(一)能與細胞
(二) 酶
(三)細胞呼吸
(四)光合作用
重點:細胞呼吸過程;光合作用.
第四章 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細胞分裂和細胞周期
(二)細胞分化
(三)細胞衰老與細胞凋亡
重點:細胞周期;有絲分裂
第六章 營養與消化
(一)營養
(二)動物處理食物的過程
(三)人的消化系統及其功能
(四)脊椎動物消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對食物的適應
重點:各種營養素的功能
第七章 血液與循環
(一)人和動物體內含有大量的水
(二)血液的結構與功能
(三)哺乳動物的心臟血管系統
重點:血液的結構與功能.
第八章 呼吸:氣體交換
(一)水生動物
(二)陸生動物
(三)鳥類的呼吸系統
(四)人的呼吸系統—結構與功能
重點:呼吸系統的進化及人的呼吸系統.
第九章 內環境的控制
(一)體溫調節
(二)滲透調節和排泄
(三)肝在穩態中的重要作用
重點:動物排泄系統的進化及人的腎臟的結構
第十章 免疫系統與免疫功能
(一)人體對抗感染的非特異性防衛
(二)特異性反應(免疫應答)
(三)免疫系統的功能異常
重點:特異性免疫;抗體的類型及作用.
第十一章 內分泌系統與化學調節—體液調節
(一)化學調節的性質
(二)脊椎動物的化學調節
(三)激素與穩態
重點:激素的類型及其作用.
第十二章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
(一)神經元的結構與功能
(二)神經系統的結構
(三)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功能
(四)人腦
重點:神經沖動的傳導;人類大腦的結構及其功能.
第十五章 生殖與胚胎發育
(一)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
(二)人類的生殖
(三)人類胚胎的發育
重點:動物的生殖類型.
第十六章 植物的結構、生殖和發育
(一)植物的結構和功能
(二)植物的生長和生殖
重點:植物細胞與組織類型
第十七章 植物的營養
(一)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和運輸
(二)植物的營養與土壤
重點: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和運輸.
第十八章 植物的調控系統
(一)植物激素
(二)植物的生長響應和生物節律
(三)植物對植食動物和病菌的防御
重點: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的防御
第十九章 遺傳的基本規律
(一)遺傳的第一定律
(二)遺傳的第二定律
(三)孟德爾定律的拓展
(四)遺傳的染色體基礎
(五)性染色體與性連鎖遺傳
(六)遺傳的第三定律—連鎖交換定律
(七)高等植物的細胞質遺傳
重點:遺傳定律;減數分裂;細胞質遺傳
第二十章 基因的分子生物學
(一)遺傳物質及其結構
(二)DNA復制
(三)遺傳信息流是從DNA到RNA到蛋白質
(四)遺傳物質的改變
重點: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畸變
第二十一章 基因的表達與調控
(一)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細胞特異性的基礎
(二)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與調控
(三)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與調控
重點: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與調控
第二十二章 重組DNA技術
(一)基因工程的相關技術
(二)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
(三)基因克隆的質粒載體
(四)重組DNA的基本步驟
(五)基因工程的應用及其成果簡介
(六)遺傳工程的風險和倫理學問題
重點:重組DNA的基本步驟.
第二十三章 人類基因組
(一)人類基因組及其組成
(二)人類遺傳性疾病
(三)癌基因與惡性腫瘤
(四)人類基因組計劃
重點:人類基因組計劃.
第二十四章 達爾文學說與微觀進化
(一)進化理論的創立:歷史和證據
(二)生物的微觀進化
重點:生物的微觀進化.
第二十五章 物種形成
(一)物種概念
(二)物種形成的方式
重點:物種形成.
第二十六章 宏觀進化與系統發育
(一)研究宏觀進化依據的科學材料
(二)生物的宏觀進化
(三)生物的系統發育
重點:進化趨勢.
第二十七章 生命起源及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多樣性的進化
(一)生命的起源
(二)原核生物多樣性及其進化
(三)非細胞型生物—病毒
(四)原生生物多樣化及其進化
重點:生命的起源;病毒.
第二十八章 植物和真菌多樣性的進化
(一)植物可能由綠藻進化而來
(二)植物適應陸地生活的進化
(三)真菌的多樣性進化
重點:植物的多樣性.
第二十九章 動物多樣性的進化
(一)無脊椎動物的多樣性和進化
(二)脊索動物的多樣性和進化
(三)動物界的系統進化和地理分區
重點:動物的進化.
第三十章 人類的進化
(一)人類與靈長目
(二)人類的進化過程
重點:人類的進化過程.
第三十一章 生物與環境
(一)環境與生態因子
(二)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關系
重點:環境與生態因子.
第三十二章 種群的結構、動態與數量調節
(一)種群的概念和特征
(二)種群的數量動態
(三)種群的數量調節
重點:種群的數量動態.
第三十三章 群落的結構、類型及演替
(一)群落的結構和主要類型
(二)群落內部物種之間的相互關系
(三)群落的演替及其實例
重點:群落演替.
第三十四章 生態系統及其功能
(一)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
(二)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生產力
(三)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四)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重點:生態系統與生物圈的概念;能量的流轉
第五、十三、十四、三十五章作為自學章節,不作為考試內容。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