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院獲悉,2019年華南農業大學867水產學概論考試大綱及參考書目公布,內容如下:
考試性質
華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水產學概論》考試是為招收農學類專業型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選拔考試。主要目的是測試考生水產學專業的素質,包括對水產學各項基礎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對象為參加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報考養殖、漁業等專業的考生。 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水產學概論》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3小時。 試卷結構
1、名詞解釋:10小題,30分; 2、填空題:5小題,20分; 3、判斷題:10小題,20分; 4、簡答題:5小題,30分; 5、論述題:5小題,50分
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第一章 水質 基本要求:了解水產學中水質的定義、特點、性質,掌握水的理化性質、生物生態和水質指標;掌握水產養殖污水處理方法;了解水處理與水產養殖對象的關系。
第二章 藻類栽培學 基本要求:掌握藻類生物學概念(藻類的分類與基本特征、生長方式、生活史等)、海藻類苗種培育、藻類栽培中的栽培方式選擇,海區選擇等特征。
第三章 魚類增養殖學 基本要求:了解養殖魚類的生物學特性,掌握魚類的人工繁殖原理及技術、魚類苗種培育技術;掌握池塘養魚原理和方法,掌握網箱養魚、工廠化養魚等技術。 (一)主要養殖魚類的生物學 主要養殖魚類如“四大家魚”、鯉魚、鯽魚、鯪魚、鱖魚、鰻鱺、羅非魚、黃顙魚等的生物學特征、食性、生長特點和繁殖習性等。 (二)養殖魚類的人工繁殖原理及技術 1、魚類的繁殖生物學 魚類性腺發育特點,生長成熟、生理成熟、排卵、產卵的概念,魚類生殖原理。 2、主要養殖魚類的人工繁殖技術 魚類人工催產原理;親魚培育、性別及成熟鑒定;魚類人工催產技術,催產劑的種類、特點和功能,人工催產方法,效應時間及其影響因素;人工孵化及其影響因素;催產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計算方法;親魚種質退化的原因及對策。 (三)養殖魚類的苗種培育 1、主要養殖魚類苗種的生物學 食性特點、生長特性、棲息習性和對水質的適應。 2、魚苗種的培育方法 清塘消毒方法,各類清塘藥物的特點;魚苗種培育技術。 (四) 成魚養殖技術 1、池塘養殖 什么是“八字精養法”;池塘建造的條件和要求,魚類混養、合理密養、輪捕輪放的概念及作用,“四看”、“四定”原則,投餌與施肥,魚類浮頭原因及預測、防止和解救措施,增氧機作用原理及合理使用,飼養管理。 2、網箱養魚 網箱養魚的特點,網箱養魚的條件,網箱類型、基本結構及設置,網箱養魚技術,網箱養魚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 3、工廠化養魚 工廠化養魚的原理和特點,工廠化養魚對設施的基本要求,工業化養魚的日常管理。 (五) 魚類資源保護與增殖 1、種群 魚類種群與群體的基礎概念;魚類種群的研究意義;魚類種群主要識別方法。 2、魚類洄游與分布 洄游的基本概念;魚類洄游的基本特征;標志放流的定義與研究意義。 3、魚類資源所面臨的問題 水域生態環境的破壞;水域污染的影響;過度捕撈的影響;圍墾的影響;瀕危物種增多,生物多樣性下降。 4、魚類資源的繁殖保護措施、人工放流。
第四章 水產動物營養學 基本要求:了解水產動物的營養需求,掌握五大營養物質的特點和作用;了解水產動物的飼料種類、特點,餌料系數。 1、蛋白質 分類;生理功能;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平衡理論。 2、糖類 分類;生理功能。 3、脂類 分類;生理功能等。 4、維生素 維生素種類、生理功能及缺乏癥等。 5、礦物質 礦物質種類、生理功能及缺乏癥等。 6、水產動物飼料 飼料種類、飼料評價。
第五章 水產動物病害學 基本要求:了解水產動物的一般發病原因、病害類型、病害診斷及預防措施;掌握常見水產動物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1、發病原因:水產動物發病的主要因素。 2、病害類型: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及寄生蟲疾病。 3、防治措施:常用病害防治方法,為什么“防重于治”。 4、防治方法:常見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特征及防治:出血病、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水霉病、爛尾病、車輪蟲病、小瓜蟲病、錨頭鳋病、指環蟲病、對蝦白斑綜合征、魚類虹彩病毒病、病毒性神經壞死癥等。
第六章 其他水產動物增養殖學 基本要求:了解主要養殖水產動物蝦類、蟹類、貝類的生物學特點;掌握蝦類、蟹類、貝類一般繁殖技術、苗種的培育方法及其養成技術。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