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已勝利閉幕,此次大會的重點精神、重點提議將是2013考研時政部分所考查的重點。
老師將十八大中可能會作為2013考研時政命題的報告原文內容進行了整理,并結合歷年考研命題,對理論知識可能會考到的考點進行了提煉和梳理,希望能對考生的備考有幫助。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一:對科學發展觀的新定位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二:改革開放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五: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八: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報告原文: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理論知識易出考點:
十八大報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報告中首次以獨立篇章論述生態文明建設,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也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黨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奮斗目標,而建設生態文明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在要求。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1.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因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與我們黨一貫倡導和追求的理念一脈相承的,是我們黨對自然規律及人與自然關系再認識的重要成果,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是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當前之所以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一個重要原因是只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越來越凸顯,石油、鐵礦石等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億畝紅線;另一方面環境污染嚴重,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遏制,生態系統退化,由此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此外,要意識到,資源環境問題的出現,背后有體制政策、發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認識、自然觀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態文明的理念沒有樹立,生態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價值還不被承認。
2.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破解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人口繼續增加,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力弱成為我國在新的發展階段的基本國情。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需要。發展與環境密不可分,環境問題究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發展道路問題,離開經濟發展談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離開環境保護談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內在要求。環境保護是重大民生問題,環境保護直接關系人民生活質量,關系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社會和諧穩定。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正處于新一輪結構調整、創新發展的時期,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性資源環境問題將是國際社會長期面對的重大挑戰,綠色發展、循環經濟日益成為世界發展的重要趨勢。只有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搶占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制高點,才能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3.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舉措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深化污染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重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切實保護和修復生態;建立健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
此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還有可能從哲學角度進行命題。涉及到的原理主要有: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從我國具體的生態國情出發作出的正確舉措,我國面臨嚴峻的環境形勢,要求我們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
2.唯物辯證法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聯系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要面向未來,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既要搞好經濟建設,又要搞好環境建設。
3.規律是客觀的,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我們要建設生態文明,必須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承認矛盾、解決矛盾,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5.實踐決定認識。在長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