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剛剛結束,研究生考試、省公務員考試、選調生考試、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接踵而至,還有半年多就畢業的大四學生們將在一場場考試中奔波......
記者調查發現,即便不參加輔導班,一場考試下來,一個學生也要花費上千元,如果參加筆試、面試輔導班,一場考試的花費可能上萬元。
考路漫漫,半年6場考試
國家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選調生考試、省公務員考試、企事業單位考試、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正在讀大四的小高坦言,從今年11月份到明年5月份的6個月時間,他要參加6場大規模考試。
對于小高而言,大四就是考試的一年,滿滿當當的考試計劃似乎順理成章。“大四的專業課很少,除了寫畢業論文以外,我準備把全部時間用在備考上。”小高說,馬上面臨就業,這些考試都關系到他的前途。
11月25日結束的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是小高計劃中的第一場考試,也是最緊張的一場考試。考試之前,小高每天都泡在圖書館看各種學習資料,希望首場考試能拿到一個好成績。
和小高一樣,學校里很多同學,也都參加了這次考試。近幾年考公務員成為一種潮流,在很多大學生的眼中,公務員顯然成了“金飯碗”,都想一試身手。
國考雖然結束,但這才是很多大四學生考試旅程的開始,緊接下來還有各種考試等待著他們。在小高看來,雖然每天學習備考很累,但是每考一場,機會便會多一點,同時也能積累一些考試經驗。
競爭殘酷,萬人齊擠獨木橋
事實上像小高這樣,在考試浪潮里奔波的大四學生很多,小高的經歷不過是大四畢業生的一個縮影。
統計數據顯示,11月25日進行的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111.7萬人報名確認參加筆試,比去年增加了15%,考錄比例約為53:1。而據培訓機構的統計,山東考區有超過10萬考生參加了考試。今年全國研究生報考人數在180萬左右,而2013年各高校招生計劃在50萬左右,臨沂市往年整體錄取比例約為10:1。
看到這些數字,就能想象到競爭的殘酷性,這些考試的錄取率可謂是萬人擠獨木橋。在部分大學生眼中,考試逐漸成為了一種就業工具,興趣愛好不再是選擇工作崗位的依據,考試漸漸成為大學生進入社會的敲門磚。
“考試競爭激烈,我們心里都很明白,但是就業壓力這么大,看著身邊的同學朋友都在努力學習備戰考試,只能緊跟大家的腳步了。”小高說,大四這一年時間相對充足,加上面臨畢業,很多同學都想抓住機會,奮力一搏。
開銷不菲,一場國考花千元
然而參加這些考試,并不是只有備考這么簡單。從前期的輔導資料費、報名費到考試時的路費、住宿費和伙食費,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在臨沂大學讀大四的王蕾,也參加了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從備考到考完試,她算了一筆賬,不算購買輔導資料的費用,上個月去濟南參加國考,光是來回車票、住宿費、伙食費,就花費了五百多元錢。
“除了食宿、報名等必要的費用,書本費和考試輔導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王蕾說,備考時買了一摞輔導材料,每一本的定價都在三四十元左右,因為自己還是在校生,這些費用只能從生活費里擠。
幾項必要的費用加在一起,一場國考的花費大約在一千元錢左右,隨之而來的每場考試,也都需要投入一筆不小的開支。
隨著考公務員、考研的人越來越多,各種考研培訓班”、“公務員輔導班”等培訓機構隨之興起。記者從市區一家公務員培訓機構了解到,不同的輔導班,培訓費也高低不等,最便宜的沖刺預測班,只培訓一天,需要260元錢。而報名考前預測集訓營則需要花費5000元,培訓期只有兩周。
□專家建議: 考慮自身情況 不要盲目跟風
隨著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作為應屆畢業生,能考上研究生無疑是更上一層樓,同時可以緩解就業壓力;找工作時,手里多握一張職業執業證書能夠增加自己的籌碼;公務員考試也有很多崗位留給應屆畢業生,機會難得......跟風趕考的現象也隨之出現。
因為公務員、研究生和職業資格等考試的時間均能錯開,便給應屆畢業生們提供了很多方便,而且還可以利用考試之間的間隔時間進行復習備考,所以更多的大四畢業生都會選擇兩手抓,一路考下去。
談及報考心態,不少學生顯得有些無奈。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考試逐漸成為一種職業“救濟”,公務員、研究生以及專業人才需求人數在不斷擴大,對考生來說,有極高的誘惑力。
此外,在不少大學生看來,公務員是社會上最穩定的職業之一,工作輕松,待遇優厚,只要入選即可“一步登天”。同時,隨著大學招生的增多,本科生已經失去了往日天之驕子的光環,高學歷、高職稱相對受青睞。
多一場考試便多一種機會,也導致多數人存在僥幸心理,跟風趕考。
面對大學生這種日益高漲的趕考熱潮,部分專家表示了擔憂。
臨沂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專業的老師蔣曉虹表示,在畢業前夕,應屆畢業生不應該盲目地跟風趕考,避免錯過找工作的機會,應該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有合理的規劃。
“跟風趕考的現象還是很普遍的,我也經常和學生強調,在選擇崗位時,應該保持平常心態,要根據實際需求和個人情況來定。”蔣曉虹說。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