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標志著解放區在農民土地問題上,開始由抗日戰爭時期的削弱封建剝削,向變革封建土地關系、廢除封建剝削制度的過渡的是( )
A。《關于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及其附件
B。《中國土地法大綱》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
2.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70年代,其開始登上中國政治舞臺的標志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維新運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3.認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隔著一道“萬里長城”,關于此觀點可以概括為( )
A.中國革命分“兩步走” B。二次革命論
C。“畢其功于一役” D。無間斷革命
4.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喪失了領土主權、領海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等。喪失這些主權最先從以下哪個條約開始的( )
A。《虎門條約》 B。《黃埔條約》 C。《江寧條約》 D。《天津條約》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多選、少選、錯選該題不得分。)
1.1895年,甲午戰爭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康有為等人提出著名的“公車上書”,這是戊戌維新運動發起的標志。但這一運動猶如曇花一現,歷時僅103天便以失敗而告終,史稱“百日維新”。其失敗的主觀原因是( )
A。維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義 B。維新派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
C。維新派自身具有局限性 D。守舊勢力的反對
2.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孫中山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命名為新三民主義,這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新三民主義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自此國共合作正式形成。下列關于新三民主義的評價,正確的是( )
A。沒有從正面鮮明地提出反帝的主張,對帝國主義的本質認識不清
B。突出了反帝的內容,強調對外實行中華民族的獨立,同時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C。強調了民主權利為一般平民所共有
D。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張
3.陳獨秀指出:“對于與此新社會新國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徹底之覺悟、猛勇之決心。否則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這句話說明( )
A。新文化運動把斗爭目標直指孔教
B。儒家思想束縛了民主和科學的傳播
C。陳獨秀認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對立
D。新文化運動對東方文化采取全盤否定的態度
4.1926年7月,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開始,基本摧毀了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形成了空前的人民解放運動,農民掀起大革命風暴,工人運動迅速高漲。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受到嚴重打擊。其中,共產黨在大革命中起到的獨特作用表現在( )
A。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政治口號
B。倡導和組織國共合作為基礎的統一戰線
C。發動和組織人民群眾運動
D。在軍隊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在戰斗中起了先鋒和表率作用
5.在過渡時期,要想真正實現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必須完成兩項任努,即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這兩項任務( )
A。都在1956年隨著三大改造的完成而完成
B。具有不同的性質
C。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大約在1952年底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在1956年完成
D。內容是完全一致的
6.1992年,鄧小平發表著名的“南方談話”,以下不屬于這次講話內容的是( )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B。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C。社會主義本質論 D。計劃和市場都只是經濟手段
7.近代社會,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民族資產階級也開始了對國家出路的探索。戊戌維新運動是這一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這次運動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主要有( )
A。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
B。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良運動
C。是一次要求推翻封建清王朝統治的資產階級性質的運動
D。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
8.毛澤東曾經指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A。資產階級革命派建立了自己的政黨同盟會
B。辛亥革命有了自己的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
D。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自己的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必做題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
【解析】在全面內戰爆發的前夕,根據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中心工作的變化。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史稱《五四指示》),將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實現“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這一政策的提出,標志著解放區在農民土地問題上,開始由抗日戰爭時期的削弱封建剝削,向變革封建土地關系、廢除封建剝削制度的過渡。
2.【答案】B
【解析】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不是民族資產階級發動的。B、C兩項都是民族資產階級發起的探索,五四運動以前的新文化運動也是民族資產階級的一次探索,但戊戌維新運動在前,因此它才是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所以B項為正確答案。
3.【答案】B
【解析】“二次革命論”是陳獨秀的觀點,他主張在民主革命階段放棄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主張這一革命應該由資產階級來領導;到了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再由無產階級領導。他忽視了兩次革命之間的聯系。而A項是毛澤東的觀點,是正確的,既看到了兩次革命的區別,又看到了兩次革命的聯系。C、D兩項是“左”傾冒進的觀點,他們把應該分為兩個階段完成的事情想一步走完。所以B項為正確答案。
4.【答案】C
【解析】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即《江寧條約》)。接著簽訂了《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等。通過這一系列條約,西方列強在中國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權。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ABC
【解析】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主觀原因便是維新派自身的原因,包括不敢否定封建主義,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自身具有局限性。而守舊勢力的反對是客觀原因。因此,A、B、C三項是正確答案。
2.【答案】BCD
【解析】A項是三民主義的局限性,BCD三個選項都是孫中山所提出的新三民主義中的內容。
3.【答案】ABC
【解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的舊文化的斗爭。《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號是民主和科學,在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封建主義思想文化發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擊,對孔學進行批判。新文化運動宣傳男女平等和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中有的人看問題很片面,壞就是絕對的壞,好就是絕對的好。但并沒有因為批判孔學而否定中國的全部傳統文化。D選項錯誤。
4.【答案】ABCD
【解析】記憶型題目。在大革命中,共產黨在革命口號、統一戰線、發動群眾以及參與戰爭等方面都起了獨特的作用。
5.【答案】BC
【解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是在1952年底完成,而社會主義革命任務在1956年完成,這是性質不同的革命,一個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一個具有無產階級革命性質,而且內容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答案為B、C。
6.【答案】AB
【解析】A項是十三大的內容,B項是十二大提出的,只有CD項是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提出的內容。
7.【答案】ABD
【解析】戊戌維新運動是要求在不改變清王朝統治的基礎上實行君主立憲,因此C表述錯誤。戊戌維新運動是在民族危機加深的背景下進行的,同時其宣揚的是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所以說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和思想啟蒙運動。
8.【答案】ABCD
【解析】政黨、綱領、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權以及憲法,都說明辛亥革命是一次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四個選項都正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