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5.CDCDD
6-10.CBADD 11-15.BCBCC
16.D
二、多項選擇題
17、ACD 18、ABD 19、CD 20、ABD 21、ABCD 22、BCD 23、ABCD 24. BCD 25. ACD 26. ABCD 27. ACD 28. ABC 29. ACD 30. ABD 31. BCD 32. BCD 33. CD
三、分析題
34、答案
(1)認識對實踐能動的反作用(或指導作用)1、人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指導著實踐的進行,使實踐具有了自覺的能動性。人的實踐是一個主動改造對象的能動過程,而要能夠主動有效地改造對象,就必須首先對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有所認識。正是理論認識對實踐的指導,賦予實踐以自覺的能動性。2、通過已有認識確定人實際的需要對實踐過程起著導向作用。同動物單純的生理需要不同,人的需要是一種被理解的自覺的需要。通過對人實際需要的自覺認識,正確制定實踐目標使實踐具有了明確的方向,從而避免了實踐過程的盲目性和單純經驗的狹隘性。3、認識對實踐的可行性論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和浪費。實踐是人 同對象的一種客觀的物質交流過程,也是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運用過程,只有通過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而對實踐的可行性作出必要的論證,才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并取得成功。4、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不斷深入認識和理論創新而不斷調整實踐過程,從而引導實踐向縱深發展。實踐所能達到的程度與人對對象的認識程度是一致的,只有不斷加深對對象的認識才可能不斷加深對對象的改造。認識和實踐是相互作用的,人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認識 和發展認識,而不斷發展的認識又反過來指導實踐不斷進步。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必須把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統一起來。5、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具有兩面性。正確的認識可以指導實踐取得成功,而錯誤的認識 則有可能導致實踐失敗。
(2)人們的實踐活動總是受著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制約,任何實踐活動都是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一,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自己的設計”向“改變生活”的轉化,根本目的是為了改變事物的現存形式,以滿足人的需要,實踐在認識指導下進行,要把源于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同主體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認識結合起來,形成正確合理的實踐觀念,這是實現認識飛躍到實踐的決定性環節。所以“設計”一定是為了改變生活,也一定是為了“讓生活更加美好”。
35、答案
(1)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黨政永葆生機的源泉。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要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創新,為各個方面的創新提供指導。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是社會政治、經濟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們行為和相互關系的規則的變更,是組織與其外部環境相互關系的變更,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不斷創造新的知識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社會財富源源不斷的涌現,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
(2)基層群眾自制制度的主要內容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自制體系。廣大人民在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對所在基層組織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民主自治,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最直接、最廣泛的民主實踐。
36、答案
(1)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就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改革開放,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近代以來的奮斗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因此必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經過九十多年艱苦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使中國人民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37、答案
(1)1、人人生而平等,我國憲法也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都平等地受到同等的待遇,不因性別、民族、宗教信仰、等其他因素而區別對待。憲法尊重和保護****。 2、自由平等觀念是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正體現了公民的權利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不能因為是乞丐或者拾荒者而剝奪了他們進入圖書館的權利。 3、公民的權利不受任何人的非法剝奪,圖書館館長的話恰好印證了他沒有法律依據拒絕乞丐和拾荒者的進入,這正體現了自由平等地觀念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館長有義務依照法律來執行。 4、該讀者有權利進入圖書館學習,也有權利離開、這正也說明了權利的兩面性,公民可以處置自己所享有的法律權利,可以選擇行使自己的權利,也可以選擇放棄。
(2)材料中體現了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性,也凸顯了營造和諧社會環境的必要性。人與人和諧相處要堅持以下原則:第一、平等原則。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與人交往應一視同仁,不因社會地位等原因而有所區別對待,要尊重他人。第二、寬容原則。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人與人之間應寬容以待,和諧共存。這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要求。材料中恰好體現了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理念和價值觀。
38、答案
(1)隨著中國崛起以及與東盟國家關系越來越好,美國感覺中國越來越可能對其霸權構成威脅。因此,美國戰略東移,矛頭實際所指是中國,即牽制、遏制中國。實質上,美國仍然是懷著"霸權心里"開始其"重返"進程的,意在遏制任何可能對美國構成挑戰的對手,繼續維持美國的全球霸權。
(2)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政府和人民都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第一、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第二,維護世界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第三,樹立新的安全觀念,努力營造長期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第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試題答案
[非教育部考試中心官方標準答案,僅供參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