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16.簡述細胞膜上鈉汞活動的生理意義。
【參考答案】Na+泵的活動對維持細胞正常的結構及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①維持細胞容積,雖然細胞在靜息狀態下主要表現為對K+具有通透性,但對Na+的通透性并非等于零,因而仍有少量Na+會漏入細胞,隨著Na+的漏入會引起水在胞內的不斷聚積。Na+泵的作用是不斷地將漏入的Na+泵出細胞,從而穩定細胞的容積防止細胞腫脹;②細胞內高K+為許多代謝反應所必需,如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就需要高K+的環境;③鈉泵造成的胞內外Na+、K+的不均衡分布是產生生物電(如動作電位)從而維持興奮性的重要前提條件;④Na+的不均衡分布還構成了繼發性主動轉運的條件。
【考查知識點】鈉泵的活動對維持細胞正常的結構及功能對機體重要生理意義
17.動物去大腦身體僵直現象及其生產的原因分析。
【參考答案】:在中腦上丘與下丘之間及紅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將麻醉動物腦干切斷,稱為去大腦動物。手術后動物立即出現全身肌緊張加強、四肢強直、脊柱反張后挺現象,稱為去大腦僵直(強直)。
去大腦僵直主要是一種反射性的伸肌緊張性亢進,是一種過強的牽張反射。引起過強牽張反射的,主要是由于中腦水平切斷腦干以后,來自紅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制性影響被阻斷,網狀抑制系統的活動降低,易化系統的作用因失去對抗而占優勢,導致伸肌反射的亢進。腦干前庭神經核對伸肌反射具有易化影響,損毀這一對神經核則僵直現象立即減弱。如同時破壞中腦網狀結構,取消了易化影響,則僵直完全消失。實驗證明網狀結構中存在抑制和加強肌緊張及肌運動的區域,前者稱為抑制區,位于延髓網狀結構腹內側部;后者稱易化區,包括延髓網狀結構背外側部、腦橋被蓋、中腦中央灰質及被蓋;也包括腦干以外的下丘腦和丘腦中線群等部分。和抑制區相比,易化區的活動較強, 在肌緊張的平衡調節中略占優勢。
【考查知識點】大腦在調節身體肌肉方面的重要功能
18.神經垂體可釋放那些激素?分別有什么生理作用。
【參考答案】:下丘腦分泌的激素主要有:
(1)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是最早從下丘腦分離出來的一種三肽釋放激素。它能刺激腺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2)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是第二個從下丘腦中分離與純化的調節性多肽。它可以持續的激活垂體-性腺軸,對腺垂體促性腺激素的釋放與合成都有作用。(3)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GHIH)又稱生長抑素(ss):是一種十四肽釋放抑制激素,不但能抑制垂體生長激素(GH)的分泌,還能抑制促甲狀腺激素(TSH)的分泌。除下丘腦外,胰腺D細胞、胃腸道的內分泌細胞也能分泌GHIH,并通過旁分泌作用影響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4)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GHRH):能刺激腺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對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具有促進作用。(5)生長激素釋-拔激素(CnBH):是最近幾年才被發現、確定的一種新的促垂體激素,對生長激素(CH)的釋放具有促進作用。
【考查知識點】神經垂體分泌的各類激素的重要作用
19.以家兔為實驗對象,證明血漿膠體滲透壓是抑制尿產生的因素,寫出實驗方法和過程,并預測與分析結果。
【參考答案】1.實驗目的:觀察血漿滲透壓的變化對尿液產生的影響。
實驗方法和過程:
麻醉——背部固定——剪去背部與下腹部被毛;
分離頸部動脈,作動脈插管——分離右側迷走神經——穿兩線備用——用紗布覆蓋創面;
下腹部正中線作長約4cm的切口——將膀胱移除腹部外——分離出一側輸尿管——在近膀胱扎,再穿一線備用,在管壁上斜切向腎的切口,插入輸尿管插管,扎經固定——直接計算尿流量;
耳源注射生理鹽水30ml,觀察尿量的變化。
預測并分析結果:靜脈注射生理鹽水,尿量增加。原因是大量注射生理鹽水,血漿蛋白被稀釋,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腎小球有效過壓增加,濾過率增加,尿液增加。
【考查知識點】血漿滲透壓對機體尿液的產生的重要生理作用
20當CO2在有機體中增加時,機體可通過化學感受性反應來調節呼吸和循環系統,試分析調節過程。
【參考答案】當機體中的CO2含量增加時,血液中的CO2就會刺激化學感受器,化學感受器就會刺激機體中的延髓有一個不同于呼吸中樞但可影響呼吸的化學感受器(中樞化學感受器),中樞化學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側淺表部位,左右對稱,可以分為頭、中、尾三個區。中樞化學感受器的生理刺激是腦脊液和局部細胞外的H+。其有效刺激不是CO2本身,而是CO2所引起的[H+]的增加。在體內,血液中的CO2能迅速通過血腦屏障,使化學感受器周圍液體中的[H+]升高,從而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再引起呼吸中樞的興奮。從而使得機體中的呼吸機產生較大的反應,使得機體中呼吸運動的頻率和深度加大。
【考查知識點】化學感受性反應來調節呼吸和循環系統的調節過程
21分析犬嗅到食物氣味時胃液分泌調節過程并簡述胃液分泌的特點。
【參考答案】胃液分泌的調節包括刺激胃液分泌的因素和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正常胃液分泌是興奮和抑制兩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食物是引起胃液分泌的生理性刺激物,一般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分為三個時期:頭期、胃期和腸期。各期的胃液分泌在質和量上有一些差異。但在時間上各期分泌是重疊的,在調節機制上,都包括神經和體液兩方面的因素。
頭期:引起胃液分泌的傳入沖動主要來自位于頭部的感受器,故稱頭期。這是食物刺激了口腔、咽、食管的化學和機械感受器而引起的非條件反射性分泌。基本中樞位于延髓,但受腦高級部位的影響。迷走副交感纖維是這些反射的傳出神經,當迷走傳出神經興奮后,除了直接引起腺體細胞分泌外,又能引起幽門部粘膜的“G”細胞釋放胃泌素,后者經過血液循環刺激胃腺分泌。因此,頭期的胃液分泌包括神經和神經-體液兩種調節機制。頭期分泌的胃液特點:分泌的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的含量高,因而消化力強。
胃期:食物入胃后,繼續刺激胃液分泌,其機制主要是:①食物對胃的擴張刺激可作用于胃壁內的感受器,通過迷走-迷走神經長反射,壁內神經叢的短反射,以及通過壁內神經叢引起胃幽門部的“G”細胞釋放胃泌素等途徑引起胃腺分泌;②食物的化學成份(主要是蛋白質的消化產物)直接作用于“G”細胞,引起胃泌素釋放。胃期分泌胃液的特點:酸度也高,但消化力比頭期的弱。
腸期:食物在胃內部分消化而成為食糜進入小腸后,還能引起少量的胃液分泌,這是由于食糜的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作用于小腸的結果。其作用機制不如頭期和胃期的明確。已知十二指腸粘膜中也有產生胃泌素的“G”細胞,食糜入腸后可能刺激胃泌素的釋放,而引起酸性胃液的分泌。十二指腸粘膜產生的膽囊收縮素也有刺激胃液分泌的功能,但較胃泌素的作用弱。腸期分泌的胃液特點:分泌量少,約占進食后胃液分泌總量的10%,酶原含量也少。
【考查知識點】刺激胃液分泌的調節過程以及特點
37.ATP為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分析為什么ATP濃度變大時酶的活性會下降?【參考答案】磷酸果糖激酶的作用是催化果糖—6—磷酸和ATP產生果糖—1,6—2磷酸和ADP。該酶是一種變構酶,它的催化效率很低,糖酵解速度嚴格地依賴該酶的活力水平。它是哺乳動物糖酵解途徑最重要的調控關鍵酶。該酶的活性受多種因素的控制,一是高濃度的ATP的抑制,ATP可降低該酶對果糖—6—磷酸的親和力。但是ATP對該酶的這種變構抑制效應可被AMP解除。因此ATP/AMP的比例關系對此酶也有明顯的調節作用。二是當pH下降時,H+對該酶有抑制作用。三是高水平檸檬酸循環對該酶有抑制作用。酵解過程中的另一個關鍵酶是丙酮酸激酶。有氧條件下,糖酵解的速度也會減慢,這是因為有氧呼吸活躍,會產生較多的ATP和檸檬酸及PEP,都對兩個關鍵酶的活性起反饋抑制作用。
因此,ATP濃度過高,說明生物體的ATP數量已經足夠使用,所以不需要加快ATP的“生產”,于是乎ATP就對磷酸果糖激酶產生抑制作用,降低糖酵解速度,減少ATP的供應。
【考查知識點】ATP作為磷酸果糖激酶的催化劑的催化作用和抑制作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