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昨天結束。根據“騰訊-麥可思”最新發布的2013屆本科畢業生國內讀研意向分析,他們計劃國內讀研的最主要原因是就業前景好和想去更好的大學,僅有9%的學生考研是為了做學術研究。專家認為,如果學生抱著這樣的思想去讀研,將難有一流的研究成果。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越來越多的考生放棄考科學碩士學位,選擇報考專業碩士學位。
調查:34%學生沖著就業去考研
調查顯示,2013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后計劃國內讀研的比例最高的專業門類為理學(13.0%),其后依次為醫學(11.5%)和農學(11.4%)。分析認為,理學專業屬于基礎學科,很多對口的崗位帶有科研或教學性質,通常要求本科以上學歷,其讀研比例相對較高。醫學專業由于其所從事的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對從業者的學歷要求較高,因此,醫學專業通常有本碩連讀、甚至本碩博連讀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選擇在國內讀研的第一理由是“就業前景好”(34%),其次是“想去更好的大學”(29%)等。而“想做學術研究”的比例只占9%,可見學生選擇讀研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就業的目的,希望通過讀研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和提高自身的名校學歷認知度。
而對2011屆全國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跟蹤調查顯示,畢業于“211”院校并且讀研的學生,和“非211”院校的畢業生相比,選擇讀研的理由的差異主要在于,“211”院校的畢業生更多的是為“職業發展需要”而讀研,而“非211”院校的畢業生則更多是由于“想去更好的大學”而讀研,這是因為“211”院校畢業生所在學校本身聲譽較高,而更多的“非211”院校畢業生期待通過讀研實現就讀學校品牌的提升。
觀點:全部心思為就業難出成果
記者采訪中發現,就業壓力增大、招工單位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是大學生紛紛考研的重要原因。對一些大學生來說,考研首先意味著可以晚幾年就業。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想通過考研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數據顯示,今年,報考上海碩士研究生的人數創新高地達到12萬,比去年的10.8萬人增加了一成多。從全國范圍來看,近幾年考研報考人數都在持續上升,2010年全國報名人數140萬人,2011年達到151萬,2012年繼續上漲,達到165.6萬,今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攀至180萬人左右,再創歷史新高。
對此現象,教育部前發言人王旭明專門在實名博客中撰寫了《公考研考連年攀高之憂》的文章。他指出,大學生擁堵考研,為了就業當然不錯,但如果全部心思或更多的動機僅僅是為了就業,則令人憂之。研究生主要的目標和方向是培養研究性人才,如果僅從就業出發,減弱或忽視研究生的研究特質,恐怕很難有一流的研究成果。總之,目標的確定與方向的定位非常重要,不能說與就業無關,但也不能通篇充斥就業思想。
趨勢:報考專業碩士者越來越多
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為了將來就業考慮,專業碩士學位受寵程度增加。以復旦大學為例,今年的報考總數15137人,較去年增加388人。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在15137名考生中,考專業學位6743人、報考科學學位8394人;上海考點6017名考生中,報考專業學位3493人、報考科學學位2524人。考專業學位學生已經逐漸“逼近”科學學位生。
吳宏翔表示,雖然復旦近三年來的考生人數在上漲,但是可以發現,報考學術型碩士學位的考生人數略有下降,而報考專業碩士學位的考生人數在快速上升。甚至有不少考生放棄免費的科學學位,轉報需自己交納學費的專業學位。吳宏翔分析認為,專業碩士學制短,一般為兩年,比科學學位通常少一年,考生從就業考慮,也紛紛選擇了應用性強、學制更短的專業學位。
專業碩士學位報考吃香還可從考生人數上可見一斑。以復旦大學金融專業碩士為例,只有29個招生名額,但是網上報名人數達到了1815人,報考比達到約53:1。復旦的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100多個招生計劃,有近1500人網上報名。
“這一趨勢符合教育部的導向,即未來全國學術型碩士學位和專業碩士學位的招生比例要達到1比1。從現在來看,離這一目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吳宏翔說。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