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峰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一名在讀博士生。從去年10月開始,作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研究生學術年會12個分會場之一,他所在的實驗室舉辦了一個關于雷達領域的學術論壇。
準備這兩個多月的學術年會,讓劉高峰忙得不亦樂乎。除了總結梳理自己最近幾個月的研究成果、撰寫年會論文、準備大會報告外,他還參與了學術年會的籌備工作、收集師弟師妹們的論文、組織大會分組交流。“僅我們這個分會場,就收到論文113篇。”劉高峰說。
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都像劉高峰一樣,為學術活動忙乎著——組織和參加學術交流與研討,已經成為該校研究生的“時尚”和“必修課”。
讓教育回歸學術,讓學術成為品牌
“舉辦學術年會的目的,就是要在廣大研究生中積極倡導堅持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提升研究生科學素養,激發大家的創新活力,讓研究生教育真正回歸到學術本位上。通過搭建研究生學術年會這一平臺,學校一方面延攬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前來進行學術交流,有效拓展了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另一方面也為廣大研究生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和機會,大大促進了同學間的相互學習和學科間的相互交叉。同時,使學校的學術味更濃,學術風氣更正。”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鄭曉靜如是說。
據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學術年會已連續堅持舉辦了8年,已經成為學校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個有效舉措。在舉辦過程中,一些基層學院還結合自身實際,形成了一批學術味濃、成效好的品牌活動。如“學術之春”和“學術之秋”學術周活動,就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些品牌學術活動。
讓學問走出書齋,走進研究生群體
當前,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實驗室現象”,即學生以各自的實驗室為單位,很少去了解和打聽別人的研究工作,學術信息的獲取主要靠閱讀文獻資料。對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過集中舉辦規模較大的研究生學術年會活動,首先從身邊破解了長期存在的這一問題。
“研究生學術視野較窄、學術活動圈子小,這是當前研究生教育工作面臨的普遍問題,為了把研究生請出實驗室,讓他們走出書齋,學校沒少下功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主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副校長郝躍說,“學校已經把參加學術報告會和研究生學分制掛鉤,參加學術活動與否,以及研究生在學術活動中的表現,都已納入獎助金評定體系。”
“不管是參加學術年會,還是參與年會的組織工作,我感覺收獲非常大。不僅了解了更多其他領域的知識,也開闊了自身視野。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還給我后續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電子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周廣玉說。
讓學生成為主角,幫學生走向國際
“如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完完整整地講給老師和同學們聽,以前一直困擾著我。”而談起參加學術年會的經歷,技術物理學院2010級博士研究生張淑媛感觸很深:“今年,我鼓足勇氣走上講臺宣讀了論文,不但獲得了‘優秀論文’獎,而且感覺自己的膽子一下子大了,以后再有這樣的機會,我還要參加。”
通信工程學院在去年研究生學術年會上獲得了“優秀組織獎”。他們組織的網絡和信息安全2012學術年會,完全按照國際學術會議的標準組織實施。
“參照國際會議的標準辦會,有利于進一步開闊研究生的學術視野,能夠讓我們的學生站在西安電子科大,看到世界。這樣有針對性的鍛煉,對他們自信心的樹立很有幫助。”研究生院副院長盧朝陽說:“為了鼓勵研究生從校內學術年會的小舞臺走向國際學術研究的大舞臺,學校還設立了專門資助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專項基金。”
據悉,在這個基金的資助下,西安電子科大已有近百名研究生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學術會議上一展風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