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事關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安定,同時也是衡量學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成果的重要標準。高校發布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是高等學校建立健全就業狀況反饋機制,推動形成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專業調整的聯動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一項重要工作。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編制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通知》(教學廳函[2013]25號)文件要求,我校委托第三方——云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編制《湖南師范大學2018屆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注:本報告中“全日制本科畢業生”以下部分均簡稱“畢業生”)。報告內容包括2018屆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舉措、畢業生就業相關分析、就業創業發展趨勢分析、畢業生及用人單位評價、教育教學反饋等六個部分。畢業生就業狀況分析的指標主要涵蓋了就業率、就業流向分布、就業滿意度、專業相關度、薪酬福利滿意度等多個方面。該報告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及其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反饋,可作為招生計劃安排、學科專業調整和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參考。
本次調研主要針對學校2018屆畢業生及用人單位的相關信息進行資料收集。通過建立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調查問卷,采用云就業平臺在線開展問卷調查,并基于畢業生就業信息數據及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調研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本次調研面向全體畢業生(4894人),采取微信實名認證方式進行,截止至2018年9月15日,共回收有效問卷4539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2.74%;用人單位發放調查問卷截止日期為2018年9月30日,回收1036份。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就業率計算公式,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2018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9.49%;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年終就業率為96.71%(本報告中就業基本情況的分析均基于12月31日的年終就業數據)。普通師范類畢業生年終就業率為97.36%,非師范類畢業生年終就業率為96.35%。
2018屆畢業生國內升學人數為1284人,升學率為26.24%,其中,普通師范類畢業生(487人,升學率27.92%),非師范類畢業生(797人,升學率25.30%)(此處升學率=升學人數/師范或非師范總人數)。其中,升學至“雙一流”建設高校人數為1132人,占比88.16%。
2018屆畢業生就業省份主要是湖南省(52.69%)、廣東省(13.35%)、浙江省(3.62%),其中,普通師范類畢業生就業流向人數前三的省份是湖南省(53.15%)、廣東省(13.44%)和浙江省(3.40%),非師范類畢業生就業流向人數前三的省份是湖南省(52.44%)、廣東省(13.30%)和浙江省(3.74%)。
2018屆畢業生就業單位的單位性質主要為其他企業(含民營企業、私有企業等,下同)(44.24%),以及其他教學單位(指除高等教育單位以外的中初教育單位,下同)(23.11%),其中普通師范類畢業生就業單位的單位性質主要為其他教學單位(47.70%),其他企業(26.28%);非師范類畢業生就業單位的單位性質主要為其他企業(54.24%),自由職業(14.91%)。
2018屆畢業生就業分布于20個行業中,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教育(42.4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0.34%),文化、體育和娛樂業(9.82%),其中普通師范類畢業生的主要行業流向為教育行業(76.62%),其次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6.63%),批發和零售業(2.81%)文化、體育和娛樂業(2.72%);非師范類畢業生中,教育行業為主要行業流向(23.47%),其次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3.7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2.40%)。
2018屆畢業生的月平均起始薪酬(不含其它代扣,稅后)為5174.4元,畢業生對學生人才培養工作的滿意度為90.79%;對母校授課的總體滿意度為95.51%;對母校實踐教學的滿意度為90.32%;對母校專業設置的滿意度為88.66%;92.68%的畢業生愿意推薦母校。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整體質量非常滿意,認為畢業生綜合素質高,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滿意度為99.90%,對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的滿意度為99.42%。
總體來看,2018屆畢業生就業呈現以下特點:就業態勢良好;畢業生對母校評價及就業滿意度高;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整體質量評價高。學校將繼續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強化就業服務意識,實現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詳情請點擊附件:
相關附件
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pdf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