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碩士戰勝白血病又遇求職難“我不敢和用人單位說得過病,那樣他們不會要我的”白血病患者康復后渴望回歸社會,他們更需要關懷幫助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達,越來越多的白血病患者在骨髓移植后能像健康人一樣生活,他們渴望回歸社會,卻又不敢告訴別人自己曾經得過白血病。在昨天舉行的“中大醫院血液科‘血相髓’俱樂部成立暨首次聯誼會”上,一群白血病康復患者講述了他們的挫折和希望。
故事
A 拼到畢業卻難找工作
孫玲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大學生,很難有人會把她和白血病聯系在一起。
時間倒退到2005年,20歲的孫玲上大二,被查出白血病,“很絕望,覺得自己活不長了。”
孫玲是幸運的,2006年中華骨髓庫傳來好消息——在四川成都找到了相吻合的骨髓。2006年年底,孫玲在中大醫院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撿回一條命。
2008年,孫玲重新回到校園,從大二讀起,2010年,孫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今年孫玲研三了,面臨找工作時她才發現,“白血病”似乎是一道無法跨越的坎。
“別人本科讀了4年,我的本科讀了7年,我遞交簡歷后,用人單位一看求學經歷覺得挺好的∩是會掐著手指算,怎么本科讀了這么久啊”孫玲說,“我根本不敢說是得了白血病,這樣沒有用人單位會要我的,這也能理解,沒有一個用人單位會用一個得過白血病的人,他們會認為我身體弱,不能勝任工作的。我只能說家里出現了一些意外。”
說起求職經歷,孫玲感到十分沮喪,她深深地感到“白血病”這三個字終將影響到她的一生。
不過,孫玲“遇見”了愛情。在一次同學聚會后,孫玲和一個小學同學有了聯系,慢慢地兩人發展成為戀人。在確立關系后,孫玲決定不對愛人隱瞞自己的過去,“男朋友的表現沒有我想得那么驚訝,他只是微微表現出吃驚的樣子,很快就恢復了鎮定。在那以后,我們的感情更好了,男朋友沒有‘嫌棄我’。”孫玲幸福地說。
B 買了好多文具,希望有天能用上
2009年,張旭瑤是南京市第十二中學初一的學生。
2009年3月,張旭瑤感覺頭昏、還伴有牙齦出血,于是家人將其送到醫院——急性淋巴白血病!
張旭瑤說,“我的骨髓是一個臺灣女孩捐贈的,當時是經歷了幾千公里的愛心大接力呢。我的命是她救的,等到5年‘解禁期’過去之后,一定要找到這位恩人,當面謝謝她。”昨天,中大醫院副院長陳寶安表示,今年一定幫小旭瑤找到臺灣的救命恩人。
“如果我不生病,現在都上高二了,我真的太想上大學了。”2011年9月,張旭瑤把初一到初三的書全部買齊,央求媽媽幫她找老師到家里來給她上課,結果因為太努力,只學了4個月就病倒了
2012年暑假,張旭瑤再次動了讀書的心思,媽媽替她找了所學校,偏偏在開學前幾天,急性腸胃炎找上門來,這一折騰,讀書的事情又泡湯了。
于是,逛文具店成了她心中的寄托,鉛筆、鋼筆、圓珠筆、漂亮的本子……看到這些文具時,她都走不動路,忍不住買了很多很多,希望自己哪一天能夠用到。
2012年上半年,張旭瑤在報紙上看到有糕點培訓班的招生,在父母的支持下報了名。5個月的學習,小旭瑤學會做雞蛋糕、蛋撻、餅干……2012年10月23日,她重生3周年的日子,特地做了黃桃蛋撻和生日蛋糕,送給中大醫院血液科的醫生護士們。
“我想開一個蛋糕店。”張旭瑤一家住在浦口農村,現代快報也呼吁,有沒有對蛋糕店感興趣的市民,伸出愛心之手來幫這個女孩圓夢。
僅有數百萬人
加入造血干細胞庫
10年來,從最早開展的有血緣關系的全相合移植、半相合到現在的無關供者不完全相合移植,移植技術不斷走向成熟,成功率也已經大幅提高。中大醫院血液科救治的患者除了江蘇之外,還有來自黑龍江、內蒙古、云南、福建、安徽等地,很多患者也和醫護人員都成了很好的朋友。
中國有13億人,但是加入造血干細胞庫的僅有寥寥數百萬人。很多人怕捐獻造血干細胞對自己身體會有影響,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捐獻造血干細胞對本人的身體并不會造成傷害。這次來的黑龍江患者一位小姑娘的第二次移植,就是其親姐姐給她捐獻的造血干細胞,當初她姐姐還未婚,而如今已經正常結婚,不久前才生下了一個4公斤重的健康漂亮的男孩。
——中大醫院血液科主任丁家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