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結束,短暫的放松之后,考研學子們即將踏上另一個旅程——復試。在激烈的競爭中,專業實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復試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未雨綢繆——初試后即開始備戰復試
初試后,有人開始備戰復試,有人尚心存疑惑。
“初試過后我上網查閱了很多關于復試的資料,覺得都大同小異,無非是說要注意心態,要有禮貌、謙虛等諸如此類。而自己該如何準備復試卻毫無頭緒。”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專業的張同學,說起當年的復試經歷仍心有余悸:“導師問我問題,我想到哪里答到哪里,完全不在點上,自己都緊張得冒汗了,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了。這里提醒考生,為了避免類似復試故事的重演,做好充分的準備是考生復試勝出的前提條件。正如以下小李的經驗所述,初試剛剛結束后的這段時間,正是考生準備復試的最好時期。
“我是在初試考完后的第一周就開始準備復試的。”如今已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06級研究生的小李提起自己的復試頗有感慨:“我初試和復試的總成績是專業第一,主要是我復試分數比較高,這得益于我充分的復試準備。”小李自豪地說。內科學專業的復試內容在不同學校是不同的,所以初試一結束,小李便通過上網查詢和向師兄師姐請教,多渠道了解該校該專業的詳細情況。小李了解到,內科學復試的難點是綜合素質面試和臨床技能考核,因此小李就有意識地去醫院實習了一個月,以增強自己解決實際問題——診斷治療疾病的能力。“結果復試面試時,五、六個老師輪番發問,重點考查對臨床病例的分析能力,多數同學感到為難,我的分析卻讓老師們頻頻點頭,最終復試成績優異。我覺得我之所以能勝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那一個月的實習經歷。”小李表示,“復試最好的秘訣,就是提早認真準備,凡事預則立。”
復試兵法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導師,把握信息優勢
資訊,對考研人而言是過關斬將的利器。而如何獲取有用的信息,則考驗備戰者的能力與智慧。
小吳是北京理工大學微波與電磁場專業復試的第一名,他認為復試成功最重要的條件是要有信息優勢。“在復試的準備中,信息是最重要的。”小吳說,“通過校園網或研招辦得到復試的時間、地點、范圍及考查方式等基本信息是很容易的,但真正的優勢是能獲得外校外專業考生不易獲得的信息和機會,如提前與導師接觸。我們可以直接去實驗室、辦公室與他們面談,當然在去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該說些什么,導師會問什么,該怎樣表現。”小吳表示,找導師之前要了解導師的研究側重點以及他平時的思維習慣,而要得到這方面的信息,可以直接去實驗室找師兄師姐打聽。與師兄師姐交流不僅可以獲得導師的相關信息,有時還可以得到歷年復試的大致程序、考查的重點、知識范圍以及復試備考應考經驗。“這些都非常重要,因為復試大綱的范圍太廣,而過來人給的建議則可以幫助縮小范圍,大大減輕復習的負擔。”
三:小中見大——英語面試前準備“萬能句型”
細節決定成敗,那些隱約昭示著復試是否成功的微小細節,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請關注備戰細節。因為,復試最講究細節。中國科學院聲學所的覃同學本科就讀于北京理工大學,復試的專業成績名列第三。說起復試成功經驗時,小覃著重強調說:“考取中科院的研究生,主要依靠實力,同時也要重視策略。尤其是在復試階段,實力大家都相差不多,區別在于復試策略。”事實上小覃所說的策略,更多的是細節。“學校網站是一定要看的,復試形式和大致內容上面都有。同時一定要和師兄師姐多多交流,不斷改善你的儀態。面試時謙虛謹慎,不要夸夸其談。最好能面帶微笑,顯出你的自信。”而對于如何與導師接觸,小覃也有著自己的體會:“初試結束后要盡快跟導師電話聯系并發郵件表達自己希望讀他的研究生的意愿,這是個非常關鍵的步驟。”
四:對癥下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備戰復試的方法很多,聰明的考生會取長補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應試技巧。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關鍵是對癥下藥。”從北京交通大學考到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徐同學是公費研究生,復試分數很高。談及復試經驗,徐同學給出了三個字——“針對性。”“我初試后先查詢了北師大環境工程專業的復試安排,通過前輩、導師了解復試是注重專業基礎還是綜合能力。然后我針對自己相對薄弱的英語聽力和口語,做了一些強化訓練。針對復試的筆試更注重知識的貫通和靈活運用,我看了一些知識總匯。”
徐同學強調說:“網上關于復試的指導數不勝數,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對于不善言辭的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表現出自信。復試時要把初試成績放在一邊。初試成績好的不要以為自己穩操勝券了,差一點的也不要灰心喪氣,大家都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最重要的是亮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最真實的一面。突出自己的特點、優點,有缺點也可以明確表達,但要把握好真誠與隨便之間的度。”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