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民樂學科主任:馬向華
馬向華
著名二胡演奏家
中央音樂學院 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民樂學科主任
山東濟南人,7歲開始隨濟南市少年宮的陳建新老師入門學習二胡,9歲拜師濟南前衛歌舞團蘇安國老師,1986年升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師從馮智皓老師、聶靖宇老師。自1991年開始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劉長福教授。1998年以優異成績獲中央音樂學院免試保送攻讀碩士學位。此外,在祖國各地研修學習不同的地方音樂,得到甘尚時、余其偉、閔惠芬、林心銘等老師的多方指導,獲益良多。2001年以優秀的學習成績和卓越的表演能力留校任教。
在國內、國際重大器樂賽事中,馬向華多次榮獲第一名,被譽為二胡賽事“常勝軍”,比如:1989年藝術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獲二胡少年專業組一等獎、1997年臺北中國器樂大獎賽二胡組第一名等等。在校期間,多次獲得一等獎學金。
從9歲開始國內國際演奏生涯,十多年來足跡遍及中國各地、港、澳、臺地區、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德國、丹麥、法國、葡萄牙、英國、瑞士、瑞典、荷蘭、比利時等多個國家及地區,舉行獨奏音樂會,并灌錄出版了多張個人專輯,其中包括多種風格及大量高難度的二胡曲目。經常參與各國藝術節、音樂節以及其它重要國際演出。合作過的樂團包括英國皇家愛樂交響樂團、法國交響樂團、意大利威尼斯歌劇院交響樂團、俄羅斯愛樂交響樂團、東京交響樂團、夏威夷交響樂團、澳洲青年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臺北市國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澳門中樂團等。全球多個國家的電視臺、電臺,均為其做過不同的特輯及專訪。
馬向華以其精湛的技術、扎實的功底,深厚的文化,質樸、真實的情感,敏銳、精簡、樸素、含蓄的演繹活躍于樂壇,隨著長期的藝術研究和舞臺磨練,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其演奏藝術日趨成熟而全面,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大家風范。無論是獨奏、重奏、還是各種形式的組合,舞臺表達言之有物,個中興味能讀出幾分因人而異的新音樂、新思想,誠實靜心淡定每場演奏,有感而發,音色的空間交流有來有往,傾聽與謙讓能捕捉彼此的節奏,重奏中調齊的心率,在起點的參差、性情的涼熱中,因多年的修心練膽學會了等待,跟隨,信任與謙讓,專注作品中精致的聲部配置和音樂中的對話,心靈深處獲得了極高的藝術滿足感,更彰顯其群體的組織、協調、團結及合作的能力。德音,才能謂之為“樂”,跨越自我表現與煽情,人琴表達也就自然而然,舞臺交流也就心平氣和。憑借知識、仁慈、膽量對各個樂器在樂隊中聲部之間的音響平衡、和聲色彩的變換及對比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法國樂壇曾評論說“馬向華演奏的樂曲使天壇、故宮也黯然失色。”
憑借出色的演奏、演繹及樂壇影響力,馬向華經常被著名作曲家指定為合作對象,包括1999年在北京音樂廳與廣播交響樂團首演了著名作曲家黃安倫的二胡協奏曲《敦煌古譜四首》,2002年在東京首演著名作曲家石井真木的二胡新作《人間如夢.三》,2002年在北京國際音樂節與中國愛樂樂團首演著名作曲家陳其綱的二胡協奏曲《逝去時光》獲得好評,并成功地與夏威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了著名作曲家譚盾的胡琴協奏曲《臥虎藏龍》等。
馬向華被業內人士譽為中國當代杰出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用科學的教學理念與舞臺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結構合理的教學系統。更重要的是,通過舞臺實踐對演奏者的全面素質有了更高的系統的并具有一定思想力量的理論研究成果。撰寫了多篇具有重大“音樂貢獻”的音樂論著及音樂文獻,她提出的《手到、心到、意念到》三位一體的整全演奏論點、《精確、速度、力量》的弓弦微觀世界、《演奏的修為、運化與表達》的本性演
奏,《等待,跟隨,信任與謙讓》的品質室內樂原則、《論演奏》的表演通著等,這些研究成果“不斷挖掘”了她“在歷史經驗演奏過程的起點上構建與之起點一致的邏輯解釋”,她的“內在感受”漸進闡明了“演奏、音樂、人體、意識、本原”其中的本質關系,她的時代使命及音樂成就為中國樂器走向更高更亮的音樂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