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編者按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啟動“1+X”證書試點工作,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1+X”證書制度是我國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重要體現,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1是指學歷證書,X是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這一制度旨在通過育訓結合、書證融通,真正培養出產業所需要的高質量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這一改革的實施必然要求圍繞技能素養,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人才評價模式。
職業教育人才評價存在的問題
以往職業教育人才評價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從評價內容看,側重學校教育的內容,側重普通教育的內容,在職業教育最核心的內容尤其是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相對薄弱。
從評價方式看,存在著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兩張皮”現象。社會化證書主要適用于職業領域,并沒有考慮學校職業教育特點和要求,兩者不融通,難以在同一個培養方案中和教學過程中落地,增加了學生培訓和考核的負擔,也增加了學校組織工作的負擔。
從評價主體看,缺乏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規劃,缺乏權威的有公信力的培訓評價組織參與。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國家對職業資格證書的數量做了較大幅度減少,而社會上行業企業和培訓組織開發的職業證書良莠不齊,存在口徑寬窄不一,適應范圍不廣和規范性不強等問題,導致學校和學生在選擇時無所適從。
從評價效果看,缺乏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評價機制。由于缺乏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的整體設計和制度支撐,導致教育系統與其他相關部門在職業教育人才評價體系建設上沒有形成合力。此外,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是一個大的范疇概念,應該也包括應用型本科教育乃至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目前在職業教育的高層應用方面如何科學地進行人才評價,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還基本處于空白。
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模式的原則
針對以往存在的問題,職業教育要建立起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模式。建立的原則如下:
一是堅持學生中心。評價制度改革和建設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制度設計、評價內容、培訓考核、成果認定等方面都應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方便學習,有利于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拓展學生就業創業本領,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
二是堅持標準引領。在“1+X”制度下,對職業教育學習成果的評價與證明是學校教育的普遍性與不同行業企業職業要求的特殊性的有機結合,是教育系統內部標準和行業企業等社會用人標準的有機結合。要改變以往以學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標準,把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納入人才質量評價之中,用標準引領教育教學改革方向,從源頭上推動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三是堅持書證融通。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依據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要求,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統籌教學組織與實施,解決以往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兩張皮”的問題。
四是堅持多方協同。職業教育是跨界教育,“1+X”制度下的人才評價必然是多方協同的體系。這既包括組織開發國家職業標準的人社部門和制定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的教育行政部門,也包括負責開發證書、培訓考核學生的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還包括實施教育主體的職業院校。這幾方面必須協調配合,才能形成科學有效的工作體系,其中教育行政部門在“1+X”試點階段必然起著統籌協調的作用。
建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模式
標準開發是前提。標準是工作的源頭,也是檢驗質量的依據。首先,標準分層級。第一層是人社部負責組織開發的各類國家職業標準和教育部制定的以專業教學標準為核心的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兩者要有機銜接和融通;第二層是依據第一層國家標準,借鑒國際國內先進標準,體現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并以第二級為依據,按職業技能領域分類,對應企業典型崗位(群),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的綜合能,開發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其次,教育系統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人社系統開發的職業資格證書要有機銜接。“1+X”制度中已明確教育系統負責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分為三級,即初級、中級、高級,而人社部開發的職業資格等級分為五級,即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這兩方面對接好才能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各類職業證書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證書人員享有同等待遇”的要求。
再次,要深入研究職業教育高層應用如何開展人才評價。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必然會拓展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層次,“1+X”制度也同樣適合高層次職業教育,對高層次職業教育人才質量如何評價應該深入研究。例如,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使用什么專業目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對本科院校來講質量標準內涵是什么,這些對于一大批正在轉型發展的本科院校而言,無疑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最后,處理好原有職業資格證書與新標準、新證書的關系。新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應該是“X”的主體,這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變化和要求。同時,應該鼓勵職業院校引入行業企業認可度高的其他社會化證書,作為“X”的組成部分,這體現政策了延續性,也有利于學生就業創業。應該注意,國家已明令取消的國家原職業資格證書不得再以“資格證”等形式在“1+X”制度中出現,防止亂培訓、亂發證,保護學生的權益。
培育培訓評價組織是保障。培訓評價組織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標準的建設主體,對證書質量、證書聲譽總負責,主要職責包括:標準開發、教材和學習資源開發、考核站點建設、考核頒證等,并協助院校實施技能培訓。目前,社會培訓組織比較多,但有標準開發能力和評價能力的組織并不多,如何培育高水平的培訓評價組織自然成為“1+X”制度的重要保障。由于這是新生事物,這項工作必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必須有長期的規劃,循序漸進的培育。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案是在已成熟的品牌中遴選一批,在成長的品牌中培育一批,在證書缺失的領域規劃一批,起步階段一定要控制數量,扶優、扶大、扶強。
事實上,任何一個培訓評價組織的視野都有其局限性,在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環節,必須充分發揮各有關方面的積極性,利用好既有資源。比如,可以充分發揮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利用行業企業和優質院校的專家資源,積極參與指導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標準開發、培訓指導、質量評價等工作。
此外,職業院校也是實施職業技能培訓的主體,特別是在書證融通這一理念下,如何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如何開展培訓,如何評價學生的質量,以及有哪些需求和開發建議等,都需要充分聽取學校的意見。如果培訓評價組織與職業院校各行其是,肯定是行不通的,兩方面攜手才能夠使工作更加順暢,也會減輕學生培訓和考核的負擔。
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是關鍵。“1+X”制定的落腳點是考核評價,科學的考核評價是這一制度成功的關鍵,必須抓住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是建立健全考核評價制度,組建專家隊伍,制定工作細則,建立安全保密制度,開發建設題庫等。
二是對培訓評價組織和院校培訓質量設立監測、評價機制。尤其應該發揮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社會第三方評價機構的作用,促進培訓評價工作科學規范,持續改進,不斷提升。
三是考核的內容要與國家專業教學標準有機銜接,應反映典型崗位(群)所需要的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體現社會、市場、企業、學生個人的發展需求。
四是考核方式要靈活多樣,在強化對典型工作任務能力的考核前提下,要體現書證融通、盡量減輕學生的培訓和考核負擔,可以把相關專業課程的考核與職業技術技能等級考核統籌安排。一次考核書證同認。
五是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把學生對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登記、存儲,計入個人學習賬號,對學習和培訓的成果進行認證、積累和轉換。這不僅會增強學生的獲得感,促進學生終身學習,也可為下一步國家資歷框架建設奠定基礎。(中國職教學會質量保障與評估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李志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