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女性系列報道
“專科女生是小龍女,本科是黃蓉,研究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滅絕師太……”“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這些網絡上廣為流傳的段子,無情地將女博士拋入了“被妖魔化”的窘境。女性的學歷是否不用太高?女生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嗎?“三八”婦女節前夕,記者走進了“傳說中”的女博士群體。
【女博士生說】
“第三種人”豈是女博士特產
“你看我像滅絕師太嗎?”在南京大學[微博]陶園三舍,來自山西的盧小慧帶著甜甜的笑反問。“這個稱號還算好的,還有人稱我們是‘UFO’(丑、胖、老的英文縮寫)呢!”
盧小慧是南大歷史系博士生,今年即將畢業。去年底剛領結婚證的她有點憤憤然:“我和其他女生沒什么兩樣——也愛看《非誠勿擾》《康熙來了》,時尚離我們并不遠。你再到其他宿舍里溜達一圈看看,能找到幾個架著啤酒瓶底兒厚的眼鏡、呆呆傻傻的‘恐龍’?”
不光有對外型上的冷嘲熱諷,在百度上輸入“高學歷女性”這一關鍵詞,檢索出諸如“女人高學歷真的是‘杯具’嗎”“高學歷女性易患強迫癥”“高學歷女性緣何頻頻輕生”等五花八門的內容,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轉型時期對女性高級知識分子的誤讀。
“現在女博士的頭銜完全被異化了。”正在讀博一、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化學系的張蓉蓉計劃畢業后與男友一起出國攻讀博士后,然后回國進高校從事科研工作。“好多高校輔導員都要求碩士了,想留校任教或進科研院所工作,起碼得有個博士文憑。‘就業壓力大、對專業感興趣、工作崗位需求’是女生選擇讀博的三大原因。”
一路爬到文憑金字塔的“塔尖”,會不會有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張蓉蓉笑笑說,“好多人不愿意讀博,確實太辛苦了。”
記者在南大女博士生宿舍隨機調查后意外發現,理工科的女博士幾乎都已“名花有主”。對此,她們自豪地說,“讀本科時,女生在班上就是稀有動物,所以自然搶手啦!”
“所謂‘第三種人’,應該特指那種與人群格格不入的怪人。男女博士中有之,其他學歷層次的人中亦有之,根本不是女博士圈子的‘特產’,只不過這頂‘帽子’不幸被加到了我們頭上。”盧小慧總結道。
【女博士說】
事業婚姻狀況與高學歷沒必然聯系
南大歷史系民國史副教授姜良芹博士畢業已12年,為人妻、為人母的她在工作崗位上也是中堅力量。“我們讀書時,就有對女博士的各種解讀了,而今越來越被臉譜化。”姜良芹認為,象牙塔里的博士生們專注于科研,往往圈子較窄。特別是受到女性不需要讀太多書的傳統思想影響,也讓外界用異樣的眼光打量女博士群體。
根據省教育廳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普通高等教育的專職任課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有2.32萬人,其中女性0.66萬人,占28.4%;全省在校生中,博士生2.35萬人,其中女博士生0.81萬人。而全省擁有碩士學位及在讀碩士中,女性的比例分別達到51.7%、49.3%。女性高學歷人才的總數在逐年增加。
“就業壓力的增大讓不少女生選擇讀博來提升博弈的‘砝碼’,也有人在求職和愁嫁的雙重壓力下對讀博望而卻步,都是女性的自主選擇。”姜良芹笑道。高學歷也許可以給你提供一個較高的就業門檻,卻不與能力直接掛鉤,還必須在工作中證明自己。同樣,女博士也非“剩女”的“家庭不美滿”的代名詞——事業的成功和婚姻的幸福與否跟高學歷沒有必然聯系。
“高學歷女性往往對于責任感理解更深刻,這其中就包含對家庭的責任。”2000年博士畢業的南京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朱麗麗在從事科研工作的同時,也承擔著“賢妻嚴母”的角色。她認為,女博士不能很好照顧家庭的觀點完全是被臆想出來的,缺乏數據支撐。
【女博導說】
“平和”“認真”“理性”是群體特征
“女博士被妖魔化”還成為了高校的研究課題。從事教育研究的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教授余秀蘭告訴記者,她的一位學生去年收集了10年來國內媒體對女博士的報道,絕大多數是“負面的”,甚至以個別、非典型的事例描摹女博士形象。為此,這位學生實地拜訪了百余名女博士,發現“平和”、“認真”、“理性”是女博士突出的特性,而非概念化的“刻板”。在找工作方面,女博士就業有一定優勢,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艱難。而女博士們的婚姻穩定程度和幸福感,也遠超出了社會上的想象。
“女生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嗎?”對于社會上討論較多的這一觀點,博導們都完全不予認同。南大教育科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紅霞認為,這代表了庸俗頹廢的生活態度,缺乏獨立的人格,其價值觀既不傳統也非現代——中國傳統對女性的要求是“賢妻良母”,而現代講求女性的“獨立自主”。在歐洲訪學多年的張紅霞說,西方女性即便當上總統,在家中都是妻子、母親、兒媳等女性角色,高學歷與家庭生活并不沖突。女性學習是自我完善、追求獨立人格的過程,與嫁個好老公完全是兩碼事。
“事業和婚姻是女性一生相輔相成的兩條紅線,缺一不可。”余秀蘭也強調,雖然女性學歷高低與幸福程度并無直接關聯,但隨著女性學歷的步步高升,在實現自我價值上則能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