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MBA/MPAcc研究生入學測試大綱已經發布。這里,來自王曉東老師針對今年新大綱為各位考生作一下深度解讀,并指導大家做好復習備考工作。
關于2020年的邏輯推理大綱,用下面幾個關鍵詞可以清晰的概括:
關鍵詞1:穩定
穩定,首先是指邏輯推理部分的大綱相對穩定,基本無變化。管綜經過了20多年修正與完善,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成熟的考試體系,無論是測試的目的,還是測試的內容和方法,都相對比較完善與穩定。從試卷結構來看,仍然是30道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60分。考查內容和方向仍然主要是“考查考生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綜合,以及相應的判斷、推理、論證等邏輯思維能力,不考查邏輯學的專業知識。”在這一點上,請各位考生放心地按著既定的規劃去復習,不會有所偏差。
穩定,其次是指今年的試題結構應該不會有較大的變化,即推理和論證的比例會與2019年持平,即推理部分約占60%,其中演繹推理約占到65%,綜合推理約占35%,而論證部分約40%。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學員可以按著既定的課程和規劃繼續復習,而無須焦灼。
關鍵詞2:創新
創新,是整體穩定中尋求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以考試的有效性為目的的。這種變化,光從大綱的表述是看不出來,須要精心地分析歷年真題,從具體的題目設計上才能看出一些倪端。
創新之一:語言表述和思維更加靈活、更加貼近實際上。
比如我們來看下面這道題。
2019-26題:
26.新常態下,消費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消費拉開檔次,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在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那里,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壓倒了對價格的考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說到底是滿足需求。低質量的產能必然會過剩,而順應市場需求不斷更新換代的產能不會過剩。
根據以上陳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頂?
A.順應市場需求不斷更新換代的產能不是低質量的產能。
B.只有質優價高的產品才能滿足需求。
C.只有不斷更新換代的產品才能滿足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的需求。
D.低質量的產能不能滿足個性化需求。
E.新常態下,必須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例題的語言來看,它涉及是社會上討論的熱點,語言也非常接近日常表述,非常貼近日常生活。但從考試的內容來看,卻是沒有變化。整個題目有3句話,120多字,但實際上有用的內容,只有最后一句話,而前面的語言都是迷惑性的,無用的內容。怎么看出來的呢?很簡單,最后一句話的表達中出現了典型知識點的表達“必然會過剩”,這可以看作是模態,也可以看作是假言,是必考、常考的點。解法簡單,不贅述了。答案為A。
創新之二:綜合推理題目形式創新。
2019-36題:
36.有一6X6的方陣,它所含的每個小方格中可填入一個漢字,已有部分漢字填入。現要求該方陣中的每行每列均含有禮、樂、射、御、書、數6個漢字,不能重復也不能遺漏。
根據上述要求,以下哪項是方陣底行5個空格中從左至右依次應填入的漢字?
樂 御書
樂
射御書 禮
射 數禮
御 數 射
書
A.數、禮、樂、射、御
B.樂、數、御、射、禮
C.數、禮、樂、御、射
D.樂、禮、射、數、御
E.數、御、樂、射、禮
這是邏輯中首次引入“9宮格”類題目,形式較以往在所變化,但其本質上還是“綜合推理”,其解法也與之前一樣。只不過,對于上了考場又有一些緊張的考生來說,突然看到不太熟悉的形式,難免會有那么一點點懞。其實,考生只要根據所學的技巧,靜下心來就可以了。比如,如何找解題的關鍵?找最大信息,就像第三行已經出現了4個,只剩下2個空格,即可填數或樂。第4列,已經出現了樂,所以第三行第4列的交點,只能填數了。以此往下解,即可以求出相應的答案。
從整體上來看,邏輯推理部分以穩定為主旋律,穩中又有些許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考生在備考時,也要以穩為主基調,同時關注思維的靈活性。
穩,即是按我們課程的節奏進行,仔細的學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部分的任務。把基礎推理知識、技巧與題型學會、做熟,掌握綜合推理的閱讀技巧與解題手法,掌握論證的閱讀技巧、加強與削弱的方法及強弱比較。
關注思維的靈活性,是指不局限于管綜的歷年真題,可以做一些其它相關的題目,拓展一下思維的邊界。一來可以把知識與技巧通過不同的題目來磨礪,二來可以強化對新鮮題目的認知,增強對新鮮題目的應對能力。
大綱穩,考生穩,大綱創新,我們亦須創新。加油,2020的考生們,我們一些努力,拼它一個燦爛輝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