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學校簡介
湖南工程學院始創于1951年,坐落于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故鄉湖南省湘潭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舉辦的本科院校。學校是教育部“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實施高校;是湖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首批“2011計劃”入選高校。從2012年起,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018年,學校入選湖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
學校現有主校區和南校區2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806畝,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主校區依傍湘江水,坐擁木魚湖,山水相間,風光秀麗,是湖南省“園林式單位”和“文明高等學校”。學校現有教職工1547人,其中專任教師1006人,高級職稱教師387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897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45人。
學校緊密對接區域經濟和機電、紡織行業發展需要,形成了電氣、機械、紡織、化工、管理等優勢專業群,涵蓋工、管、文、理、經、藝等學科門類。學校現設有19個教學院(部、中心)、55個本科專業、2個全日制專業學位類別(能源動力、材料與化工)。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區、市)招生。擁有湖南省“雙一流”建設應用特色學科8個;教育部“卓越計劃”實施專業8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9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2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建有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4個,省級平臺43個。
學校積極推進科學研究,大力提升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近年來,獲國家級、省部級項目613項;獲省部級、廳(市)級科研成果獎384項;獲得各類專利454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241篇。學校大力加強產學研合作,先后與全國近400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近年來與企業簽訂重大項目141項,與企業和科研院所簽訂橫向科研項目633項,科研經費2.32億元,產生經濟效益約110億余元。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戰略,深入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是湖南省最早開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高校之一。已與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等國家20余所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開設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2個本科專業的國際合作教育項目。
學校始終立足湖南、面向全國、服務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68年工程教育積淀,為機電、紡織行業和社會經濟建設輸送了13萬多名高素質人才。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二、專業介紹
湖南工程學院2020年計劃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75人(最終招生人數以教育部實際下達的招生計劃為準),學制2.5年。
(一)材料與化工(085600)
本專業分三個領域、八個研究方向:材料工程(環境功能材料與催化新材料;功能電子材料與輕量化材料)、化學工程(精細化學品;化工產品及其過程設計與開發;生物質轉化工程及分離工程)、紡織工程(紡織材料和紡織品加工;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服裝企業管理與營銷)。
1.材料工程
(1)環境功能材料與催化新材料:包括新型可見光催化劑的設計與應用;環境水體污染控制微納功能材料及其器件;環境友好可降解材料;汽車尾氣催化及利用;光催化降解;巖土地基、路基處理材料及高強度復合巖土材料;金屬配合物/有機分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催化劑的負載與回收利用;石墨烯基CO2資源化催化劑及其應用等。
(2)功能電子材料與輕量化材料:包括氣體敏感電子元件與材料、氧化物異質結構的制備和物性研究、新型半導體存儲器件、新型電磁波吸收劑合成與應用技術、微機械電子系統的設計應用及集成技術;納米磁性材料、納米粒子的擴散動力學、納米合金的擴散和生長、二維材料的電子結構和輸運性質、二維材料電子結構特征及光學性質研究;鐵氧體材料制備技術及應用、鐵電薄膜的制備及性能表征、鐵電(壓電)材料理論設計與模擬;高效能動力電池材料的制備與應用;新型儲能電池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廢棄電池的修復與再生化技術;高性能合金材料制備與表征技術及材料微結構、損傷機理分析;新型合金磁電功能材料的設計、制備和性能研究;高性能綠色生態混凝土及混雜復合結構材料等。
2.化學工程
(1)精細化學品:包括功能表面活性劑及其應用;環保型功能助劑設計及開發;功能性整理劑的綠色合成技術;化學藥品(原料藥)和日用化學品等。
(2)化工產品及其過程設計與開發:包括環境催化反應工程;藥用資源生物合成及利用;化工工藝設計等。
(3)生物質轉化工程及分離工程:包括高活性成分生物轉化與應用;活性成分生物分離工程;新藥開發生物芯片創新技術;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等。
3.紡織工程
(1)紡織材料和紡織品加工:包括成纖高聚物的設計、合成和成形加工、纖維集合體的幾何結構和分形特征及其力學和物理行為;麻類等新型天然纖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纖維復合材料的設計與加工及其力學行為;紡織品的舒適性;新型纖維與面料研發;智能化紡紗、織造、染色整理工藝與技術;短流程紡織、染整技術與裝置研發;無水染色工藝與技術;新型整理技術;天然染料的提取與應用;智能穿戴技術;紡織數字化技術等。
(2)服裝設計與工程:包括服裝人體工效與服裝結構設計;服裝智能化生產工藝流程與模塊設計;服裝3D人體數據測量與3D高清面料掃描、3D試衣、3D走秀、3D展示系統設計與開發;人體數據的變化與數據庫的構建;傳統服飾傳承與現代保護;智能服裝與智能穿戴技術;服裝結構與服裝舒適性;服飾藝術與美感的客觀評價;時尚產業與時尚文化;品牌服裝設計與管理;服裝新材料開發與設計等。
(3)紡織服裝企業管理與營銷:包括紡織服裝企業戰略與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策略及實務;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經濟與效益;紡織服裝企業投融資環境與轉型;紡織服裝企業人力資源與成本;“一帶一路”戰略下紡織服裝企業發展對策等。
(二)能源動力(085800)
本專業分三個研究方向: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動力工程
1.電氣工程:包括新能源發電及其控制,特種電機與智能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控制,電氣測試技術及故障診斷,電氣智能控制技術等。
2.機械工程:包括新能源裝備動力學分析設計與控制,機電系統設計與控制,結構可靠性與數字化設計,材料成形制造工藝與裝備等。
3.動力工程:包括空調、制冷及低品位熱能利用,建筑節能技術,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等。
三、招生說明
(一)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的人員,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報考我校的考生,凡報名系統中未通過學歷(學籍)校驗的,必須在2019年11月15日前將個人學歷認證報告等證明材料發至我校招生辦郵箱(yjsc@hnie.edu.cn),否則我校將取消其考試資格。
5.我校關于學生個人檔案的重要注意事項:
(1)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要求個人檔案在入學前必須到校。
(2)個人檔案一經調入,畢業前不允許調出。
(3)凡未按規定辦理檔案手續的,開學后將不予以注冊。
(二)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到報考點現場確認網報信息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同時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1.網上預報名時間:2019年9月24日-27日每天9:00-22:00
2.網上報名時間:2019年10月10-31日(9:00-22:00)。
考生在規定時間內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考生的報考費請按照各省規定通過網上繳納或現場確認時繳納。未繳納報考費的考生不予現場確認和準考。
選擇湖南省內考點的考生必須在網上繳費,否則不能進行現場確認。網上繳納報考費的時間為10月10-31日(每天9:00-22:00),其他時間無法網上支付。9月份已經網報無法繳費的考生,在此期間要再次登錄網報系統進行網上支付報考費。
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考生應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愿。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現場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考生應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到網報時選定的報名點憑報名編號繳費、照相(湖南省內考點現場不進行繳費)。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在規定的時間內未完成繳費和照相者,報考無效。
考生報名時不需檔案單位介紹信,報考材料也不需加蓋公章,但錄取時仍需考生檔案單位政審和同意,所以請考生務必征得單位同意;若因上述問題使學校無法調取考生檔案,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考生所填各種信息及所有報考材料必須真實,對弄虛作假者(含推免生),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所有考生均要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經考生確認的報名信息在考試、復試及錄取階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三)考試
1.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
2.初試時間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
3.初試科目詳見招生專業目錄。初試課程考試方式均為筆試。
4.初試地點:由所在報名點安排確定。
5.復試時間和地點:凡報考我校或申請調劑我校的考生,初試成績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所報專業的復試分數線,方可參加復試。其余有關招生問題,參見教育部當年招生政策和規定。
復試時間、地點及考試方式在初試成績公布后,在我校研究生處網站上(http://yjs.hnie.edu.cn)另行通知。
(四)體格檢查
體檢時間:我校在擬錄取后組織考生體檢,具體時間、要求在我校研究生處網站上(http://yjs.hnie.edu.cn)另行通知。
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要求,按照《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規定執行。
(五)錄取
我校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和考生入學考試(包括初試、復試)成績,結合考生平時學習成績和思想政治表現、業務素質、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檔案單位政審材料等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具體錄取方案將在復試前在我校研究生處網站(http://yjs.hnie.edu.cn)上公布。
(六)學習年限
我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制2.5年,學習年限2-4年。
(七)住宿及收費
全日制學生由學校統一安排住宿。所有碩士研究生都要繳納學費,研究生學費標準以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物價局的批文為準。
(八)其他事項
1.我校研究生處網站(http://yjs.hnie.edu.cn)將及時發布2020年研究生招生信息動態,請考生查詢。
2.考生如需進一步了解所報考專業的詳情,請直接與所報考專業學院聯系。
3.監督電話:紀委辦公室0731-58688908研究生處招生辦公室0731-58683922
(九)招生咨詢指南
湖南省湘潭市福星東路88號
湖南工程學院研究生工作處
聯系電話:0731-58683922(兼傳真)
郵政編碼:411104
郵箱:yjsc@hnie.edu.cn
四、獎助政策
為了鼓勵更多優秀學生報考我校研究生,學校出臺優惠政策對研究生予以資助,具體措施如下:
凡錄取至我校的國家計劃內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全部享受一等學業獎學金,標準為12000元/年。
錄取至我校的國家計劃內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享受國家助學金,每月600元/人(按12個月發)。
凡第一志愿報考并錄取至我校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入學后第一學期一次性發放新生獎學金5000元/人;調劑錄取至我校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按以下標準發放新生獎學金:初試總成績高于國家A類分數線30分以上的,3000元/人;初試總成績高于國家A類分數線60分以上的或985”、“211”院校可按時獲得學士學位的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5000元/人。
錄取至我校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可根據國家政策或相關規定申請“國家獎學金”和學年綜合獎學金,其中國家獎學金標準為20000元/人/年,學年綜合獎學金獎勵金額分別為5000元/人、3000元/人、1500元/人。
錄取至我校的國家計劃內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從事“三助”工作的,可獲得相應的“三助”崗位津貼。
錄取至我校的國家計劃內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可申請4000-10000元的研究生創新基金。
凡來我校參加復試的考生免收復試費,并報銷一趟從考生就讀學校至我校的交通費(飛機票、火車軟臥票和長途的士票除外)。
家庭特別貧困或發生重大困難的碩士研究生可獲得特別困難補助和助學貸款
學校鼓勵并推薦研究生結合課題到校外聯合培養基地帶薪實習,由校外培養基地視學生參與工作情況發放一定生活工作津貼。
擇優選拔品學兼優的碩士研究生留校工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