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學院介紹:
寧波大學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惠澤于潘天壽大師的藝術教育思想、寧波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厚的地方文化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發揮寧波大學的綜合性優勢,整合校內資源,借助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潘公凱先生的社會影響力等外部資源而組建,并于2015年6月正式掛牌成立。
學院以潘公凱先生提出的“設計就是生產力”的思想為指導,以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創新引領能力的一流現代藝術設計學院,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創意能力和創業精神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端藝術設計人才為目標,由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建筑與城市設計專家、原中央美院和中國美院院長潘公凱教授任名譽院長,著名版畫家、原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徐仲偶教授任院長,中國著名設計教育專家、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周至禹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聘美國藝術聯盟主席、原芝加哥藝術學院院長托尼·瓊斯教授為包玉剛講座教授。
學院教職工總數為102人,其中專任教師80人,正副教授28人,博士2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錢江學者1人,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派遣到國內外進修學習的人員共10人。
設計學、藝術碩士(藝術設計領域)研究生招生簡章
1305設計學(全日制):
寧波大學設計學下設“藝術設計及其史論”和“工業設計及其理論”兩個方向。本學科圍繞寧波的區域特色和綜合性院校的優勢,以探索設計史的發展規律和研究設計原理及理論為主線,秉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注重設計在社會發展及信息時代背景下的特質,加強設計與傳統文化、信息技術、管理學、市場學、制造技術等學科的交叉融合,探求新的設計表達形式和設計語言、市場及設計價值規律。
(1)藝術設計及其史論:本方向植根于浙東文化的藝術設計理論研究,基于歷史悠久的浙東文化,研究該區域器具物品、人居環境所呈現的藝術設計及相關文化特征,并汲取西方經典,從傳統中探尋新的設計語言。
(2)工業設計及其理論:本方向緊密結合地方區域特色,研究產業轉型升級、產品創新設計及其理論,與多家企業建立實踐基地,在產品創新設計及產業對策研究方面形成獨特優勢。
學位點由原中央美術學院周至禹教授擔任學位點負責人,現有正副教授28人,博士2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錢江學者1人,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派遣到國內外進修學習的人員共10人。近5年來,學位點在《文藝研究》、《新美術》、《裝飾》、《美術觀察》等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以上項目18項,參加省級各類展覽并獲獎20余項,獲批專利近300項,其中發明專利10余項。
設計學下設2個研究方向:(1)藝術設計及其史論;(2)工業設計及其理論。
1351藝術碩士(專業學位)(全日制)
寧波大學藝術碩士(藝術設計領域)專業碩士學位點下設“服裝與工業設計”、“人居環境設計”和“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三個方向。學位點圍繞寧波的區域特色和綜合性院校的優勢,主動對接國家和地區的戰略需要,注重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創新,注重行業接軌,培養家電、服裝、城市設計、新農村建設等領域,具有扎實系統的專業知識、開闊跨界的創新思維、敏銳的市場意識、突出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創業與管理的高層次復合型藝術設計人才。
藝術碩士專業學位點下設3個方向:(1)服裝與工業設計(2)人居環境設計(3)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
(代碼)專業名稱
及研究方向
|
招生
人數
|
初試科目
|
復試專業課科目
|
備注
|
1305設計學(全日制)
01藝術設計及其史論
02工業設計及其理論
|
暫定10人
(以學校發文為準) |
①思想政治理論
②英語一
③設計史論
④快題設計
|
專業設計
|
01方向招收設計理論、服裝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建筑設計等專業學生。
02方向招收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計算機、心理學、機械設計等專業學生。
|
1351藝術(藝術設計領域)(全日制)
01服裝與工業設計
02人居環境設計
03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
|
暫定8人
(以學校發文為準)
|
①思想政治理論
②英語二
③藝術設計評論
④專題設計
|
專業設計
|
|
備注:快題設計、專題設計請自備設計工具,學校提供2張A3繪圖紙;
專業設計(復試)請自備一張A1繪圖紙及設計工具;
藝術設計及其史論(含古陶瓷藝術設計及其史論)
聯系方式:
聯系人:鄭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54
E-mail :zhengfangying@nbu.edu.cn
咨詢QQ群:851254347
聯系地址:浙江寧波江北區風華路616號寧波大學西校區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203室
郵編:315211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