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暖花開,有一批執著的人行進在在求學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走近夢想,同時也收獲著成功與喜悅。對于這一批奮斗在2014考研路上的同學,考研專家認為,考研路是漫長且艱辛的,考生應當從現在起加滿正能量,建議考生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學會搜羅考研信息,避免少走彎路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考研的成敗。如院校招生信息、考研動態、參考書目、報考時間等等,都是需要考生們隨時關注的,信息不明乃至有誤,可能會讓你走很多彎路,甚至會滿盤皆輸。
招生專業目錄是報考及全部復習計劃的依據,一般在每年8月底9月初由各招生單位公布,近幾年高校改革,專業調整頻繁,更要格外注意,免得你早就瞅準的專業突然改名換姓,不知去向了。所以你必須密切關注招生簡章;公共課考試內容與題型是由每年9月份左右出版的各科《大綱》詳細規定的,因此要保持高度關注。考試大綱是考研的指揮棒,為考生指明了復習方向;對于專業課考試內容,需要考生自己各方打聽。建議考生應當收集系辦印發的說明和專業課試題,但公布試題的單位是很少的,目前一部分的專業課試題可以在各院系考上的研究生處買到;其次,聯系導師。能和導師聯系上,得到他們的指點,無疑會如虎添翼;再次,找在讀研究生。和導師相比,在讀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實用”,所以盡量找所報院系在讀的研究生咨詢。這一點也需要你常常登陸校園的各種考研論壇發帖,這樣還是能得到前輩們的一些指導。
2014考研復習,重視基礎、把薄弱環節變為優勢力量
如何進行高效率的復習呢?相信這是每個考生都希望解決的問題。考研復習的時間畢竟有限,輔導專家認為,在復習過程中,如果想要取得好的效果,那就必須注意精力的分配,提高效率的方法很簡單,總的來說有兩條,就是要重視基礎、重視薄弱環節,把薄弱環節變為優勢力量。
相信大部分考生是從“零基礎”開始備考,因為考研的科目雖然大家在之前的學習中有過涉獵,但不論是從難度上還是在范圍上,都超出了大家之前的接受范圍,所以在復習中存在薄弱環節是正常的。專家認為,薄弱環節可以存在于現階段,但大家要在復習的過程中,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習,把薄弱環節消滅掉,并使之變成你的優勢力量,讓你曾經的薄弱點變成你勝利的砝碼。所以專家建議考生復習不能是盲目的,而應該是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大家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把計劃和方法結合起來,讓復習變得更加有效率。
首先大家要把握住復習的關鍵點,這樣就很容易把握復習的節奏。輔導專家認為,復習的關鍵在于重復,記憶的關鍵也在于重復,重復的作用不僅僅在于記憶,考研需要復習的知識面非常廣,老師總是強調要反復記反復背,其實就是要大家利用重復的方法去記憶;其次,薄弱點也分主次。不是所有的薄弱點都需要大家耗費很長的時間,例如很多同學對英語語法掌握得不夠牢固,不能根據有序單詞表達出的意思做出正確的反映,因而造成信息鏈的斷裂,同時英語中的長句子、非謂語、介詞都涉及到了語法,這就說明語法在考研英語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視。因此大家只有加強語法的掌握力度才可以有效拉高英語得分,因為只有當你分清了句子的結構之后,才能將閱讀、作文等內容和題意理解得更加明白。專家建議考生,如果大家的薄弱點恰巧是復習的重點,那大家就必須多花些時間在上面,但如果你的薄弱點在復習過程中的作用不大,那就沒必要浪費時間,只需要一筆帶過就好。大家在復習中一定要注意時間的分配,不能本末倒置,要把寶貴的時間用在刀刃上。 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心理調節,高效快樂復習
當選擇了考研,同時也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心態對于考研的重要性是不能不重視的,不要讓生活中的瑣事影響你的心情和正常的學習時間。考生應當坦然面對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積極經營每天,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偶爾厭學,不要緊,干要學會發泄,然后靜下心來,分析這一段時間完成的任務和表現的如何,然后思考下一個階段自己應該怎么做并擬訂計劃,然后睡個好覺,第二天重新投入。提醒考生,考研復習不一定非得緊張兮兮,偶爾的放松也可以成為你前進的小動力。
輔導也專家表示,信心是考研前進的力量。提醒考生不要總畏首畏尾,或者被龐大的考研隊伍嚇到。要明白考研復習的可愛之處在于,它會讓你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堅強,變得果斷,變得自信,讓你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永不言棄。考研要有堅定的決心,一心一意備考,永不放棄。
同時考生也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高效記憶復習。輔導專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如果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即使非常簡單的內容,學生也會視而不見,無法記住。所以建議考生在日常學習時應當:養成學習時凝神貫注、注意力集中的習慣,養成明確目標、及時復習鞏固的學習習慣,養成合理安排學習活動、控制好學習時間的習慣,養成及時歸類整理、梳理所學知識的習慣。這樣有利于考生及時總結復習中的成敗,找出復習效果不佳的原因,發現復習中的薄弱環節等等,而所有這些將使考研在復習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