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教授4日為近4000名研究生新生上了題為“弘揚科學精神踐行科技報國使命”的開學第一課,激勵研究生以飽滿的愛國初心投入科學研究,自覺踐行科技報國之使命。數百名往屆研究生代表和新上崗的研究生導師,與研究生新生一起,在大禮堂、八教、六大等會場聆聽了報告會。
“中國如何從制造大國轉型成制造強國?”報告伊始,錢鋒給在座師生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在報告中,錢鋒通過展示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日益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過程中,科學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激發師生對國家發展的自豪感;通過列舉中國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電子及材料領域中的關鍵“卡脖子”技術,警醒師生科技創新的迫切性、危機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唯有科技創新,我們才能向著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錢鋒給出了問題的答案。
“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應該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應自覺踐行科技報國之使命。”錢鋒勉勵廣大青年研究生,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凝聚科技報國的精神力量,涵養科技報國的優良作風。他在報告中以李四光、黃大年等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愛國事跡,鼓勵師生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不斷擦亮科技報國的初心,在“星星之火”中匯聚起科技報國的強大力量。
“民無信不立”“言不信者,行不果”,將科技報國的初心付諸于行的具體實踐中,離不開優良作風和學風的“保駕護航”。錢鋒院士指出,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全局核心,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必須以誠信為基石。優良的作風和學風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線”,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根基,決定科技事業的成敗。在充分闡明高校學術道德規范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的基礎上,錢鋒院士詳細解讀了今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激勵和引導師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樹立科技界廣泛認可、共同遵循的價值理念。他以日本小保方晴子、韓國黃禹錫、演員翟天臨、“404”教授梁瑩等豐富翔實的案例,分析總結了當前高校學術道德規范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他還結合高校學習、科研活動的全過程,重點剖析了從科研論文數據的獲得、投稿、評審,到項目申請、成果申報等各個科研環節中曾出現的學術造假行為,細數學術界偽造、篡改、剽竊三大學術不端行為,為研究生即將開始的學習和科研生涯打好預防針,遠離投機取巧。
最后,錢鋒院士以國際國內對學術道德問題的監管經驗,以及華理的學術道德規范建設實踐,對如何自覺踐行高校學術道德規范提出了建議。錢鋒希望廣大研究生和導師努力弘揚科學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精益求精;實事求是,發揚民主,團結合作,協同創新;秉持學術良知,恪守學術規范,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維護學術自由和學術尊嚴;誠實守信,力戒浮躁,堅決抵制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優秀科技工作者。
在聆聽了錢鋒院士的報告后,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李福沛表示,在科學研究的路上必有坎坷和困難,但是有強大祖國的支撐,有優秀老師的指導,有學校和社會的支持,只要我們秉持優良的科學道德品質,就一定能克服困難,承擔起科技報國的使命。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應用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研究生張天樂表示,錢鋒院士的報告,讓即將進行科研學習的研究生們,深刻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于我國成為一個制造強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們應當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培養科學家精神,養成良好的學術行為和學術風氣,不斷學習、不斷創新。高等教育學碩士新生范青青認為,秉持科學精神,不以己之小而固步自封,要置身于大格局,爭做優秀的研究學者,肩負起報效祖國的使命,為祖國之進步繁榮作出貢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