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醫藥事業,遵紀守法,身心健康;
2.品行表現優良,本科期間無任何違法違紀記錄;
3.符合我校相應專業的報考條件(詳見《2020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4.獲得本科畢業院校推薦免試資格并經推薦高校公示及“全國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以下簡稱“推免服務系統”)備案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
5.畢業時須取得本科學歷及學士學位。
二、接收計劃
我校2020年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規模不超過全日制碩士招生計劃的50%,詳見《2020年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研究生院將及時公布接收推免生的情況,擬接收推免生人數以最后確認錄取人數為準。
三、獎勵政策
1.我校錄取的推免生,可獲得國家助學金(每生6000元/年);第一學年可直接獲得碩士學業獎學金一等獎(12000元);
2.學校設立“推免生新生獎學金”。
一等獎:在推薦學校(含本校)中醫學、中藥、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護理學專業綜合成績排名前1%(含1%)者,入學后可獲得一次性獎勵15000元;
二等獎:在推薦學校(含本校)中醫學、中藥學、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護理學專業綜合成績排名1%(不含1%)至5%(含5%)者,入學后可獲得一次性獎勵8000元;
三等獎:其他推免生入學后可獲得一次性獎勵4000元。
說明:中醫學、中藥學、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護理學專業本科綜合成績排名依照教育部“推免服務系統”備案信息(綜合名次ZHMC、排名人數PMRS)為準;若推薦學校排名人數低于100人(含100人),則排名第1的學生可獲一等新生獎學金,排名第2的學生可獲二等新生獎學金,其他學生可獲三等新生獎學金。
推免生新生獎學金與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可以兼得。
3.其他獎勵政策
(1)我校錄取的推免生,優先選擇專業及導師,包括優先安排校本部、直屬附院的導師。
(2)錄取為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醫學院·整合醫學學院、藥學院各專業的推免生,同等條件下可優先參加我校國際合作項目的培養。
(3)錄取為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醫學院·整合醫學學院、藥學院相關專業的推免生,碩士階段達到培養要求,可免試進入碩博連讀培養方式培養。
(4)對于省外和省內非南京市高校的推免生,在擬錄取后分別一次性獲得500元和200元的差旅補助。
四、申請材料
1.《南京中醫藥大學2020年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申請表》(見我校研究生院網頁通知);
2.申請人身份證、學生證原件及復印件;
3.本科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單,加蓋院校教務處公章,并密封后在信封封口騎縫處加蓋院校教務處公章;
4.英語等級證書或其他外語能力證明材料原件及復印件;
5.可提供公開發表的學術性論文、出版物或取得具有學術水平的工作成果的復印件或證明信;
6.參加我校2019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者,攜帶結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申請人須保證以上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復試時將申請材料交由相關招生單位審核,復印件交由招生單位存檔。如發現材料虛假,立即取消其復試及錄取資格。
五、接收程序
1.我校接收推免生工作方案、錄取結果等相關信息將陸續通過研究生院主頁招生信息欄發布,請考生及時關注。
2.申請考生必須嚴格遵守我校接收工作日程安排,超過有效時間視為主動放棄。
六、資格復審
推免生新生入學報到時將按以下要求進行資格復審,復審通過者方可入學,未通過者將被取消入學資格。
1.完成本科培養方案規定的所有課程及實踐環節(含畢業論文或實習),按時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入學報到時須提供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原件;
2.本科所有課程不得有不及格,入學報到時提供本科成績單原件;
3.推免生須提供真實材料進行資格審查,如有材料虛假,我校將取消其入學資格。
七、工作紀律和監督
1.推免生復試專家組成員名單在復試結束前為國家秘密級文件,各招生單位在復試組織過程中須嚴格執行保密規定,如有泄露,將嚴肅追究泄密人責任。
2.學校紀檢監察處全程負責推免生復試及錄取的監督工作。
3.所有公示信息在研究生院主頁發布,請考生及時關注相關信息。
4.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聯系方式: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道138號
郵編:210023
電話:(025)85811028
傳真:(025)85816077
E-mail:nzyyzb@njucm.edu.cn
附件1:2020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0916.pdf
附件2: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單位聯絡人.pdf
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
2019年9月18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