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說文:根據以下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
中國其實并不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鏈。僅以東莞和溫州所生產的芭比娃娃為例。芭比娃娃,我們這邊制造業的出廠價格是1美元,而在美國的零售價是10美元,9美元差價是怎么創造出來的呢?是通過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以及終端零售等6大環節創造出來的。在這個“6+1”的產業鏈中,美國掌控6,中國掌控1,這就是國際分工,我們創造出1美元的產值,就同時替美國創造出9美元的產值,因此我們越制造,美國越富裕,這就是產業鏈的分工。若以產業鏈的價值而言,真正拿到大頭的是美國,而我們只得到十分之一,而且還負擔了沉重的代價,比如環境、資源、勞動力的問題。
【參考范文】
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近年來,中國逐漸發展為全球的“制造中心”,很多商品都打上了“中國制造”的烙印。而我們今后更應大力提倡“中國創造”,即不僅承擔制造環節,而且要增強設計、物流、經營等方面的實力,循序漸進地走向“中國創造”。
首先,“中國制造”是必經之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從無到有,本身底子就很薄,而“中國制造”給了中國很多接觸國外先進技術、先進設計理念和經營經驗的好機會,讓我們可以提前看到“創造”的未來,少走很多彎路,這也就為早日實現“中國創造”打下了技術的和經濟的基礎。通過“中國制造”可以讓中國盡快完成資本、經驗的積累。
其次,“中國創造”是發展的最終方向。只滿足于“中國制造”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只有走向“創造”之路,形成自己的“6+1”的產業鏈,才能真正擺脫在“為人做嫁衣”同時還要受制于人,并且要承擔環境、資源、勞動等沉重代價的悲苦境遇。俗話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我們只有有了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中國只有有了“中國創造”的品牌,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
當然,“中國制造”這條路并不是簡單地去抄襲他人,而是要“舉一反三”,帶著問題去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如果僅僅是抄襲,那我們將永遠停留在“5制造”階段,白白浪費環境、資源、勞動力,為他人做嫁衣。以日本為例,日本也曾是“制造”基地,但在漫長的制造過程中,他們逐漸摸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領域,如今已經成功轉型為“日本創造”,在電子、汽車等很多領域成為亞洲經濟的領頭羊。
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是我們必然經歷的轉變階段,只有正視這個時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盡快使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