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了《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該負責人指出,研究生培養類型結構應以學術學位為主轉變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協調發展。
該負責人強調,深化改革以堅持主動服務社會需求、全面提高質量為主線,以分類推進培養模式改革、統籌構建質量保障體系為著力點,結構上更加突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上更加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上更加突出科教結合和產學結合,方式上更加突出開放合作。
前幾次研究生教育改革,使研究生教育得到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如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該負責人指出,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要實現“四個轉變”。一是發展方式從注重規模發展轉變為注重質量提升。2012年,全國在讀研[微博]究生總數達172萬人,位居世界前列。要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研究生教育把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內涵式發展上來,培養高質量的高層次人才。
二是培養類型結構以學術學位為主轉變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協調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和高水平應用人才。2012年,中國在讀博士研究生中,98%為學術學位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中,學術學位占69.1%。中國研究生培養的類型結構仍然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需要積極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促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協調發展。
三是培養模式從注重知識學習轉變為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并重,F有研究生培養模式偏重知識學習,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重視不夠,突出表現為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科教結合不緊密,與職業發展能力培養緊密銜接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沒有形成。必須根據人才多樣化需求、學科特點和研究生個性化要求等創新培養模式,突出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
四是人才質量評價方式從注重在學培養質量轉變為學習期間的學業表現與畢業后的職業發展能力并重。以往主要以研究生在學期間的學業表現、科研產出等評價教育質量,對學生畢業后的發展潛力、職業適應性、創業能力等要素缺乏關注。今后要從根本上改變教育質量評價單一化、平面化的狀況,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
通過改革,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規模結構適應需要、培養模式各具特色、整體質量不斷提升、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為進入人才強國和人才資源強國行列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