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提要
本章是本課程的第五章,主要講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內容,共兩節。第一節介紹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第二節講述了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的史實。
二、命題規律
本章在以往的考試中,經常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主要考點為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的土地政策、中國共產黨如何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及黨在這一時期犯的左傾錯誤等。
三、命題趨勢
本章今年有可能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主要考查毛澤東在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中的著作和理論。分析題容易考查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這條線索
四、考點解析
1.國民黨性質的變化
大革命失敗以后,國民黨已經不再是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而是變成了一個由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集團所控制的政黨。
2.東北易幟:張學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東北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北洋軍閥時代結束,國民黨就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自己的統治。
3.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中央緊急會議。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方針,是大革命失敗到土地戰爭興起的歷史轉折點。“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毛澤東在八七會議的發言。
4.八一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領導,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揭開了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
5.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不同的兩個特點: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發動湘贛秋收起義。特點:首次使用工農革命軍旗幟和名號;首次吸收數量眾多的工農參加。
6.大革命失敗后的三大起義: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
7.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國。
8.工農武裝割據的三個方面:土地革命為內容、武裝斗爭為形式、根據地建設為依托。
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鄉村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
10.《反對本本主義》:毛澤東1930年5月發表。主要針對黨內盛行的吧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堅持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11.興國土地法對井岡山土地法的原則性改正: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
12.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主席。
13.三次“左”傾錯誤:以瞿秋白為代表的“左”盲動主義錯誤;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